电离能定义

土地鼠爱分享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电离能定义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电离能可以定量的比较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其还原性越弱;反之金属性越强。

所以它可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是: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和原子的 电子构型。递变规律:1、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作用到最外层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大,电离能呈增大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由碱金属元素,其电离能最小,到稀有气体由于具有稳定的 电子层结构,其电离能最大。故同周期元素从强金属性逐渐变到非金属性,直至强非金属性。短周期的这种递变更为明显,因为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但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和原子半径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依次增强。

2、同一周期副族元素从左至右,由于有效核电荷增加不多,原子半径减小缓慢,有电离能增加不如主族元素明显,只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从左至右略有增加。由于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过渡元素均表现金属性。

3、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增大的趋势中有些曲折。当外围电子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 d0, fo)、半满(p3, d5, f7)或全满(p6, d10, 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大。

4、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

5、同一副族电离能变化不规则。

其他回答

电离能

电离能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气态阳离子(即电离),必须克服核电荷对电子的引力而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1(SI单位为J· mol-1)。

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分别是指每摩尔气态原子或离子电离或接收1摩尔电子时体系能量的变化值,而原子或离子体系的能量又完全体现在原子或离子中所含电子的总能量上,所以在计算电离能或电子亲合能时,必须首先分别计算出变化前后原子或离子体系的能量之后,才可计算电离能或电子亲合能.

其他回答

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指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SI单位为J· mol-1)。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1价的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I1),由+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能量称为元素的第二电离能(I2),第三、四电离能依此类推。

中文名电离能

所属类别化学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