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赛的原理

破点思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拔河比赛的原理,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拔河比赛,运用了“正压力”、“摩擦力”和“力矩”这三个物理概念。

在拔河比赛中,我们先来分析决定胜负的几种情况:1,输的一队被拉得站了起来,然后向前扑倒;2,输的一队被“原封不动”地拉动了;3,以上两种情况的综合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因为:以脚为轴点的力矩小,在对方的拉力作用下,人被拉得“转”了起来,于是,脚就被迫地向前移动,最终输了比赛。第二种情况:是因为:脚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够大,导致被“原封不动”地——脚擦着地面——拉动了,最终输了比赛。第三种情况: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在拔河比赛中,运动员总是保持斜靠后的姿势——把来自于地面的摩擦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绳的拉力。作为力的来源,毫无疑问是来自于运动员的体重,以及鞋底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但这只是前提。要把这种前提转化为对绳子的拉力,才能制胜。而技巧就在于:如何使这种转化达到最大!为了不让对方运动员把自己拉“转”,自己必须有一个相反的力矩——保持斜靠后的姿势——增加被拉“转”的难度。但是这样一来,体重对地面的正压力将减小,增加了被“原封不动”地拉动的可能性。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调整姿势的原则如下:1,在地面摩擦力足够,但已察觉到有被拉“转”的可能时,可将绳子稍放长一点,或者脚步稍作前移,以使自身有更斜的斜度——增加力矩——达到对绳的作用力增加的目的。

2,当人没有被拉起,但脚步已有滑动的趋势时,可以收一点绳子——将斜度调小一点——增加体重对地面的正压力,从而增加摩擦力。或者利用凹凸不平的地形,增加摩擦力。

3,当你确认自己队友的体重大于对方队员时,你还可以在领队的指挥下,一齐猛然用力——绳子张力等值地作用于两队运动员——对方运动员被拉“转”的可能性会增加,还可能使对方“阵脚大乱”。总之,选体重大的运动员,选摩擦系数大的鞋子,在抓绳子的地方预先缠一些东西(或:打结)以防止手打滑,掌握以上的调整诀窍,齐心,就能够使你取胜的可能性达到最大。

其他回答

1、拔河两边人数必须要相等。拔河比赛把人分成两组,每一组的人员必须要相等,这样才能显示比赛的公平、正确。

2、在比赛的时候,任意两边的人不能踩线。在两组人员对立的中间,会画一条线。这条线,任何一方都不能踩。

3、把拔河绳上的标志物拉过去为胜利一方。在拔河绳上,会设立标志物。拔河比赛活动进行的时候,规定要把标志物拉过来才算胜利。

4、每组队员一定要齐用力。在拔河比赛进行的过程中,每组人员一定要一起用力,这样才能有机会获得胜利。

5、拉绳的时候一定要听口令,不能偷偷有力拉,更不能抢着拉。每组人员一定要听从裁判的口令和指挥,绝不能不讲规矩随便拉。

6、双方在使劲拉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出现摔伤、挤倒、踩踏的事故发生。这是拔河比赛的重中之重。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