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县古代历史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
春秋,恩施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封建社会,中原王朝称此为蛮夷之地,先后在此实行稽麻州郡制和土司制。其间,恩施市境在秦时属南郡;三国及晋属建平郡,名沙渠县;南北朝、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隋改庸州;唐为施州,后改清江郡、清华郡,又复为施州;宋、元均为施州;明为施州卫;清初因之。雍正六年(1728年)设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土归流,为施州府附廓县。中华民国初年,废府留县,直隶湖北省;旋先后隶湖北荆南道、荆宜道、施鹤道和鄂西行政区。1932年至1949年10月,是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后改第七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战期间,1938年至1945年,又为湖北省临时省会。
- 其他回答
-
战国前期,恩施属楚国,后为秦国占领。
秦代实现大一统,设置郡县,恩施属黔中郡。
西汉时增设州(刺史部),恩施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东汉时恩施仍属荆州南郡。
三国前期,恩施属吴属争夺地区,后为吴国荆州建平郡,地名沙渠。
西晋时南北短暂统一,恩施属荆州建平郡。
南朝齐时,恩施属荆州建平郡。
隋代再次统一,重设郡县两级行政,恩施属清江郡。
唐代增设道行政区,恩施属黔中道施州,地名清江。
宋代改道为路,恩施属夔州路施州
南宋时,恩施仍属夔州路施州。
元代设置行中书省,恩施属四川行省夔州路。
明代调整行省边界,恩施属湖广行省施州卫。
清代调整湖广行省,恩施属湖北省施南府,地名恩施。
- 其他回答
-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到现在已经有1440年历史了。
东晋末年著名将领桓诞在此筑城,自称施王,南北朝时期设“施州”,恩施开始有“施”字的名字;以后各个时代,施州曾改过庸州、清江郡等,但绝大多数为施州。 清朝雍正年间,雍正帝赐称施县,因为是皇帝亲口恩赐,所以在施前加了恩字,恩施的名称从那时起延用至今。 这就是恩施名字的由来。
- 其他回答
-
古旧县名。清雍正六年(1728年)由施州卫改置,治今湖北省恩施市。属归州。清雍正十三年为施南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81年县城区设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