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导乘法公式

欧大百科书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如何推导乘法公式,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乘法公式分两类:平方公式和立方公式。

其中常用的是平方公式,现行《课标》中已经把立方公式不做要求了。平方公式包括: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公式包括:完全立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等。它们的推导主要有两种方式:代数法和几何法,两种方式相互印证,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代数方法,主要运用整体思想和分配律,几何方法,主要运用图形的等(面)积变换。01--乘法公式平方公式平方差(a-b)(a+b)=a²-b²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b²-2ab(a+b)²=a²+b²+2ab立方公式立方差(a-b)(a²+b²+ab)=a^3-b^3立方和(a+b)(a²+b²-ab)=a^3+b^3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²b+3ab²-b^3(a+b)^3=a^3+3a²b+3ab²+b^302--乘法公式的推导乘法公式是初中阶段务必掌握的基础内容,也是重点。对初学者而言,乘法公式太多了,容易犯死记硬背的大忌。死记硬背绝对是最后的选择,除非不能理解,学习没有章法(可想而知,死记硬背者,在公式运用阶段的那种痛苦和不堪状)。因而学习乘法公式必须弄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公式的推导,推导包括代数法和几何法。理解了,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理解了,你就会巧妙记忆,将公式归类,在此基础上,你就会发现原来公式并不需要那么多;4个够了,甚至1个(分配律)足矣!乘法公式的代数法推导,主要依据初中七年级所学的多项式乘法法则,追根溯源,初中所学的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小学所学乘法对加法分配律而来。乘法公式的几何法解释除了印证代数法推导的合理解释外,更重要的是其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公式的推导1.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两数差与两数和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代数法推导(a-b)(a+b)=()(a+b)=()a+()b=(a-b)a+(a-b)b=a²-ab+ab-b²=a²-b²将第一个括号(a-b)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本文用()表示,利用分配律,分配给第二个括号中的a,b。再次利用分配律,然后合并同类项,即得结果。以下公式的推导都是这种思路。几何解释:如下图1,图2图1是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角(边长为b的正方形),图2由图1变化而来:将图1缺口处的矩形(长宽分别为a-b和b)剪下,然后放置到图2中的位置,拼成一个长宽分别为a+b和a-b的矩形。在这个过程中,图2和图1中的黄色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等积变换)。图2中黄色部分面积=(a-b)(a+b)图1中黄色部分面积=a²-b²∵图2和图1中的黄色部分的面积是相等∴(a-b)(a+b)=a²-b²图3是图1到图2的动画演示---图3---2.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b²+2ab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与这两数积的2倍的和。代数法推导(a+b)²=(a+b)(a+b)=()(a+b)=()a+()b=(a+b)a+(a+b)b=a²+ab+b²+ab=a²+b²+2ab几何解释:如下图4和图5图4是边长为a+b的正方形,图2由图1变化而来:从图1的正方形,垂直切两刀,将原来的正方形分成4块:两个正方形,两个一样的矩形。在这个过程中,图4和图5的总面积是相等的(等积变换)。图4中正方形的面积=(a+b)²图5大正方形的面积=a²+b²+2ab∵图4和图5的总面积是相等∴(a+b)²=a²+b²+2ab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与这两数积的2倍的和。特别地,(a-b)²=[a+(-b)]²=a²+(-b)²+2a(-b)=a²+b²-2ab3.两数和的立方公式两数和的立方公式,可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出来。(a+b)^3=(a+b)(a+b)²=(a+b)(a²+b²+2ab)=()a²+()b²+()2ab=(a+b)a²+(a+b)b²+(a+b)2ab=a^3+a²b+ab²+b^3+2a²b+2ab²=a^3+3a²b+3ab²+b^3特别地,(a-b)^3=[a+(-b)]^3=a^3+3a²(-b)+3a(-b)²+(-b)^3=a^3-3a²b+3ab²-b^34.立方差、立方和公式立方差、立方和公式利用整体思想和分配律直接(仿平方差公式完成,留待感兴趣者自己完成),过程略去。立方差公式(a-b)(a²+b²+ab)=a^3-b^3立方和公式(a+b)(a²+b²-ab)=a^3+b^303--关于乘法公式的理解对乘法公式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文字含义和字母表示2.整体思想3.公式变形4.公式之间的联系理解的不同层次,决定后续阶段对乘法公式灵活运用的程度,这也反映了学习能力的不同水平。比如,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可以理解为:和与差之积=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b²+2ab和平方=平方和+积的2倍(a-b)²=a²+b²-2ab差平方=平方和-积的2倍公式变形:a²+b²=(a+b)²-2aba²+b²=(a-b)²+2ab公式之间的联系:(a+b)²-(a-b)²=4ab关于公式中a,b的含义:公式中a,b虽然表面意思是两个“任意数”,其实它们不止是表示“任意数”,还表示“任意代数式”,这正是整体思想的体现,也是在后续运用最重要的一点。比如,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中,如果把a,b分别理解为x+y与x-y,则a+b=2x,a-b=2y,a²=(x+y)²,b²=(x-y)²,因而4xy=(x+y)²-(x-y)²,这样,又从平方差公式中,推导出两个完全平方公式之间的联系:两数和的平方比两数差的平方多4倍的两数之积。又比如,如果把(a+b)²=a²+b²+2ab中的a理解为x+y,则又可以推导出三数的和平方公式(x+y+b)²=(x+y)²+b²+2(x+y)b=x²+y²+2xy+b²+2xb+2yb=x²+y²+b²+2xy+2xb+2yb04--结语乘法公式是初中代数中最重要的公式,它们也是后续内容,比如代数式求值,代数式变形,分解因式,解方程,二次函数等诸多内容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乘法公式不掌握好,后面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同时公乘法式本身含义深刻,形式灵活多变。因此,在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抓住整体思想和分配律,并用图形的等积变换加以解释。在公式的理解中重点从四个层次加以提升,特别要强调一句的是“整体思想”,在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尤其重要!

其他回答

答: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如何推导乘法公式:

假设我们要计算两个整数 a 和 b 的乘积,其中 a 可以表示为 a = a1 * 10^m + a0,b 可以表示为 b = b1 * 10^n + b0。

首先,我们将 a 和 b 相乘:

a * b = (a1 * 10^m + a0) * (b1 * 10^n + b0)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分配律展开这个乘法表达式:

a * b = a1 * b1 * 10^(m+n) + a1 * b0 * 10^m + a0 * b1 * 10^n + a0 * b0

现在我们来简化这个表达式。首先,观察到 a1 * b1 * 10^(m+n) 是 a 和 b 的最高位的乘积,而 a0 * b0 是 a 和 b 的最低位的乘积。注意到 a1 * b0 和 a0 * b1 分别是 a 和 b 的交叉位的乘积。

将这些观察结果应用于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到乘法公式的一般形式:

a * b = a1 * b1 * 10^(m+n) + (a1 * b0 + a0 * b1) * 10^m + a0 * b0

这就是乘法公式的推导过程。

其他回答

乘法公式的推导方法。乘法公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公式之一,掌握其推导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数学意义。乘法公式有多种推导方法,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为代数法。一、代数法的推导方法如下:如果 a,b 是任意实数,则有:(a+b)² = a² + 2ab + b² (a-b)²= a² - 2ab + b²将上述两个公式相减,得到:(a+b)² - (a-b)² = 4ab化简得到:ab = (a²-b²)/4上述式子即为乘法公式。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推导乘法公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数学意义。

其他回答

乘法原理公式的推导需要用到组数学中的排列组的概念。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排列的方式总数,记为P(n,r)。组是指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不同组方式总数,记为C(n,r)。

假设一个事件可以分解为k个独立的步骤,第i个步骤有ni种可能的选择方式。我们可以将个事件表示为:

事件 = 步骤1 × 步骤2 × ... × 步骤k

其中,步骤1有n1种选择方式,步骤2有n2种选择方式,以此类推。

我们可以将步骤1表示为:

步骤1 = 元素1,1 + 元素1;

2 + ... + 元素1,n1

其中,元素1,1表示步骤1中的第一种选择方式,元素1;

2表示步骤1中的第二种选择方式,以此类推。

同样地,我们可以将步骤2表示为:

步骤2 = 元素2,1 + 元素2;

2 + ... + 元素2,n2

以此类推,可以将整个事件表示为:

事件 = (元素1,1 + 元素1;

2 + ... + 元素1,n1) × (元素2,1 + 元素2;

2 + ... + 元素2,n2) × ... × (元素k,1 + 元素k;

2 + ... + 元素k,nk)

个式子可以展开成多项式的形式,即:

事件 = Σ(元素1,i × 元素2,j × ... × 元素k,m)

其中,Σ表示求,i,j,...,m分别表示步骤1到步骤k的选择方式。

现我们来考虑每一项元素的含义。假设第1个步骤有r1个元素,第2个步骤有r2个元素,以此类推,第k个步骤有rk个元素。那么,对于每一项元素,其选择方式总数为r1×r2×...×rk。因此,整个事件的总可能数为:

事件 = Σ(r1×r2×...×rk)

个式子可以进一步化为:

事件 = r1×r2×...×rk

就是乘法原理公式的推导过程。

其他回答

几个相同加数和,可以用加数乘加数的数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