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怎么安排工资的构成成分比较合理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公司规模与企业文化不同有区别。
但首先一样是不能逾越的红线~最低工资保障。我处理的实际案例之一:因属于筹建新工厂,与老厂不一样,老厂的管理模式由创始人即少东家的父母、舅舅家族化管理,部分工资是感情化,由老板定,部份计件制;筹建新厂按少东家规划,是新厂新气象。薪酬制度待建立。几位主要管理岗位厂长、财务经理、品控经理,及行政经理(本人),参照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规律。(采购部门由少东家弟弟负责、营销中心单列由少东家直接管理)主要设计为生产与品控部门、行政、财务部门经理以下人员薪酬。无论后勤支持线还是生产线(含品控)一律基数为当地(县级)最低工资水平,当时为1350元。然后参考当地综合工资水平、同行业工资水平,确定一个大致方向,即在职务或岗位工资上,略比当地高一点,但低于老厂所处的省城水平,取个平均职,收入差异具体体现于此及绩效工资。
1、行政后勤线:(1)设立专员职位等级(职级细分为1等、2等、3等)工资示例:最低工资(固定部份)1350+岗位工资(属固定部份。有级差,根据职级约每级50~100元差别)+工龄工资(动态)+绩效工资(动态)+补贴(加班、福利等),折算后,实习初入职约1850~2000元/月左右(不含补贴),高职级根据动态部份绩效考评,既便没有具体任什么主管类职务,可达2800~3000左右,保证一定激励性质,避免任职不作为,提倡作为不必任职,让普通员工积极性与效率高。晋升通道可参照主管级(不一定实际任职务,相当于资深职员)。
(2)主管系列:按以上结构多设置一项为“职务津贴”,比例控制额度低于绩效工资。
2、生产品技类。大致与上相同。普工类职级分为5级,拉大级差。因筹建期,纯计件类无法科学运作,参照以上方式,在绩效工资版块参照计件与计时结合方式(根据劳动强度、任务周期,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提供参数建议并给予实际考评,给生产负责人足够的考核权限)。实际推行效果,在生产不是特别饱和状态,大致调节在与周边同行相近水平。有些时期略高。
- 其他回答
-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奖金,交通补助,饭补等各种补助,加班,矿工,请假,缴纳的社保,学历,职称等给予的金钱(每个公司给的项目不一样,以上内容供挑选,不一定都有,不同行业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