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如何融入专业课堂

星星讲知识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思政课如何融入专业课堂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时,强调一个原则,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为此,要做到三点:第一,贵在自然融入。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的是有效提升育人水平,强行将一些思政教育的内容嫁接到学科教学中,牵强附会,容易造成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两张皮”,效果会适得其反。第二,重在严谨贴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相关思政理论吃不透、拿不准时,要研究学习相关书籍,或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请教,一定要做到严谨贴切,不能模棱两可或以讹传讹。第三,妙在画龙点睛。一堂课、一个教学环节到底融入多少思政元素合适?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哲学原理、做人道理无时无处不在,许多事情都能跟学科育人联系起来,但并非越多越好,妙在得当。思政元素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恰当、适量,在紧要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课程思政理念为统领,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与重塑。增强学科课程育人功能。在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具体而言,语文、历史、政治(道德与法治)、地理等人文属性明显的学科,重在突出价值引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属性明显的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艺术类课程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除了国家课程之外,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也应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内容供给。北京实验学校组织特级教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成果,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学校结合“香山文化”研究的特色和优势,组织开展“香慈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学校还开设了宪法法治教育、红色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及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加强法治意识、职业道德与伦理、科学精神及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努力使其变成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其他回答

1 将相关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融合在课堂教学中。

2 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不仅在于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求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掘课程的深层次内涵。

3 实现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方法有多种,如可以利用案例、模拟、游戏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科学原理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与思政元素融为一体。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