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半需要培养争抢意识吗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这样的观点如同一个悖论,可能挑战了人们的习惯。
一直以来,我们的习惯是崇尚竞争,犹如崇尚美德一样;而且很多人认为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如同美德需要从小培养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这一误区的出现有两方面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二是没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竞争一直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儿童竞争却愈演愈烈。希望孩子未来有出息,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这个目标本身没错,就像少年怀有理想从来没有错一样。但如果认为孩子的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在孩子年幼时就推动他参与竞争,这就错了。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小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过程,是一个由“小动物”向“人”进化的历程,即“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的历史。初生婴儿和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犊一样无知,体力上比小牛犊更柔弱,从童年走向成年的时间也比小牛要长得多。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它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的生命,留出足够的积蓄能量的时间。就像麦苗从小绿芽过度到麦穗硕壮必须需要时间和阳光雨露一样,其间有较为漫长的岁月,以及严格的、不可愈越的顺序。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看不到这些简单教育要素中深藏的力量,却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其理由是,社会需要竞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能不说,这看似长远的想法,实际上是短见。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表面看来这些家长站得高,其实不过是尿得稍远而已。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小孩识字效果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如果能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方式,提升小孩的阅读能力。并把听故事变为“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促进小朋友主动向我们家长讲故事,对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等到上学后,小孩忙着学习的同时,又要开始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太晚了。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兴趣,自发性的去阅读,而不是一种任务。 所以,对于早期阅读教育,我们家长要尽早为之,在学龄前就可接触。另外三岁之后是宝宝比较重要的时期,是孩子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同时也是宝宝开始培养识字的最佳阶段。当然学习这种东西不能强迫宝宝,容易让他对学习产生反感抵触,导致以后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兴趣。一是尊重孩子兴趣想法,多陪伴他,通过玩的方式让他喜欢上学习。搜索猫(什么)学,汉。字,答案是小,帅有惊喜哦,比如:我家闺女喜欢抢手机,我就根据她的喜欢,效果非常赞。里面很多冒险故事,教宝宝识字,还有游戏巩固。
- 其他回答
-
一岁半的孩子需要培养增强意识吗?
我觉得还是需要培养一点的,不管孩子多大,你都会发现孩子的竞争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孩子性格比较懦弱,对他以后的人生也是比较有影响的,所以呢?作为家长,我们尽量多花一点时间,多陪伴孩子,多观察孩子,给孩子更好的指导,让孩子能够更加优秀。
- 其他回答
-
首先一岁半的孩子还处于刚刚走路阶段 要现在培养孩子都开始有争抢意思的话 这样子未免太早了 。其实小孩子还是要以天真 猥琐 让小孩活的自由自在 如果是被别人争抢的话 那就要学会保护自己 。最后一岁的孩子 不需要培养增强意识 但是要有一定的自己的东西 自己做主的意思 。
- 其他回答
-
需要。可以培养他增强属于自己玩具或者是属于自己的一些东西的增强意识,这个时候就要告诉他,你的东西如果别人抢的话你一定要抢回来,但是不能培养去抢属于别人的东西,这个是不对的嘛,长大了可能还会偏激,我们就是要分清楚这个争抢,意思是我只抢我自己的,属于我自己的别人的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