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称

小黑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漳州古称,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漳州被称为佛国,主要与古代其境内寺庙的数量规模,以及寺院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有关,具体分析如下:一.漳州寺庙始建于唐代,鼎盛时期数量高达六百多所。

佛教最先由印度传入我国,于汉代开始兴起。在不断适应,以及同我国传统儒家文化逐渐磨合后,在唐宋进入鼎盛时期。自古就被称为佛国的漳州,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与厚重的文化氛围。据有关史料记载,漳州境内的寺庙从唐代开始修建,发展到元代,佛教寺庙的数量就高达六百多所,其中有实证可考的约有五百所。倘若再加上各种庵和其它形式的佛教建筑,总计甚至可达千余所。而在唐朝到宋朝这个阶段中,漳州人数最多的时间出现宋代,根据统计的人口数据推算,在古代漳州佛教蓬勃发展时期,平均两百多人就拥有一间寺庙。从这方面来看,漳州的佛国之称,也并非浪得虚名。即使后期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寺庙被毁坏或荒废,但仍有部分较著名的古刹寺庙被留存下来。还有一点是,在福建地区,关于佛国这个称呼,不止漳州一个地方,泉州也有着佛国的称号,且其主要由来与南宋朱熹所作,“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个对联有关。二.古代漳州寺院所持有财产和良田规模,名类前茅。随着佛教在中国土地上的扎根,佛教的文化和经济,开始多方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两宋时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层面上的利好政策,即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快速繁荣起来。跟着水涨船高的,便是当时较为盛行的佛教。据宋代史料描述,单看寺庙经济这方面,福建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占据头部位置,尤其是其境内的福州、兴化、漳州和泉州,统称为下四州区域最为突出。而漳州又位于下四州之首,与佛国之称相呼应。其次,度量经济水平高低的标准,主要是寺庙所拥有的田地规模。仅在明朝末期,漳州佛教处于衰败阶段时,漳州区域内的五大禅寺所拥有的良田面积总数,就占当时整个漳州的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漳州佛教辉煌时,其经济水平也不会低,是名副其实的佛国。三.经济的崛起,是漳州佛国之称兴起和后期衰落的共同起因。漳州佛教的兴盛,离不开当时经济发展的推动。由于前期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和群众基础,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信奉和尊重佛教。官员赏赐土地,信徒百姓转赠田地,种种行为都极大的促进了,佛教寺院经济的繁荣和崛起,也有利于推动漳州佛国的发展和声名远播。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兴旺的佛教经济,也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和疑心。因为它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

其他回答

漳州称为“芗城”。漳州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芗”(xiāng)之意为“花香故里”。据查,清末有一些海外华裔回乡,看到阿祖的故土香风四溢,遂称漳州为“芗城”。漳州因地处亚热带地区,日日有花,月月有果。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著名的“水果之乡”。

该城还有“水仙花故乡”之称,种植历史有500多年。

其他回答

漳州市(芗城区)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漳州市(

芗城区)

漳州

漳浦郡

漳州

漳州路

漳州府

龙溪县

漳州市

明、清

1913年

1950年

唐垂拱二年(686年)分泉州置漳州,治漳浦县(今云霄县,开元中迁治今漳浦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漳浦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漳州。乾元二年迁治龙溪县(今漳州市),为漳州治。元为漳州路治,明、清为漳州府治。1913年废府存县 (龙溪县)。1950年析龙溪县城区设漳州市(县级),1985年升设地级市。

龙海市(石码街道)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龙海市(石

码街道)

龙海县

龙海市

1960年

1993年

1960年由龙溪、海澄二县合并设置龙海县,治今市。1993年改设龙海市。

①龙溪县—南朝梁置,治今龙海市西北古县。唐乾元元年(758 年)迁治今漳州市,为漳州治,元为漳州路治,明、清为漳州府治。 1950年县城析置漳州市。1960 年与海澄县合置龙海县。

② 海澄县—明嘉靖四十五年 (1566年)置,治今龙海市东南海澄镇。1960年与龙溪县合置龙海市。

云霄县(云陵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云霄县

(云陵镇)

云霄厅

云霄县

1913年

清嘉庆三年(1798年)置云霄厅,治今址。1913年改云霄县。

绥安县—东晋置,治今云霄县西。隋开皇中废。

漳浦县(绥安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漳浦县

(绥安镇)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地置漳浦县,治今云霄县。开元四年 (716年)迁治今址。

诏安县(南诏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诏安县

(南诏镇)

明嘉靖九年(1530年)置县,治今址。

怀恩县—唐垂拱二年(686年) 置,治今诏安县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

长泰县(武安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长泰县

(武安镇)

五代南唐

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置县,治今址。

东山县(西埔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东山县

(西埔镇)

1915年

1915年由漳浦、诏安二县析置,治今县东铜陵镇。1956年迁治今址。

南靖县(山城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南靖县

(山城镇)

南胜县

南靖县

元末

元至治二年(1322年)置南胜县,治今县东南南胜镇。至正十六年 (1356年)改南靖县,迁治兰陵(今县东靖城)。1938年迁今址。

兰水县—南朝梁置,治今南靖县境。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平和县(小溪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平和县

(小溪镇)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置县,治今县西南九峰镇。1950年迁治今址。

华安县(华丰镇)

现地名 改置地名 设置年代

华安县

(华丰镇)

1928年

1928年由龙溪县析置,治今址。

其他回答

九龙江水汩汩东流,经过漳州的一段,从市郊天宝向东至镇头“狮象把水口”处,约二十公里的江面,俗称“芗江”。以江名城,漳州别称“芗城”。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