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会普通话么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其实,古代也有“普通话”!最开始的“普通话”,叫做“雅言”!听这名字大家应该就想象的到,一定是一些文人贵族搞出来的名堂。
不错,“雅言”这种普通话,正是起源于先秦时期各贵族诸侯之间的通语。《论语》中有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其应用的广泛。这时的雅言,口音比较偏向于洛阳口音。因为夏商周一脉相承,而最早的夏朝,都城就在洛阳,所以大家都以古洛阳话为标准音。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觉得光语言统一还不行,那文字也得统一,因此,提出了“书同文”的概念,用小篆体作为标准文字,至此,中华民族的文字传承算是稳定了下来。对了,关于秦始皇时期的通语还有个传言,说秦始皇登基后,用的通语是粤语!这......想想就有种看TVB港剧的赶脚!秦朝覆灭后,刘邦称帝,“雅言”倒是没发生什么大的改变,继续沿用先秦时期的河洛古语发音,由于社会稳定,“普通话”还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一直到三国、西晋时期。所以,当刘备、孙权合伙打曹操的时候,咱们根本不用担心他俩有没有带翻译,两人完全可以直接沟通交流。不过,自从五胡乱华,晋朝南迁之后,“雅言”的口音就发生变化了,北方口音和南方口音融合交错,组成了特殊的“吴音”。也就是说,有说洛阳话的,有说南京话的,但洛阳话又不像洛阳话,南京话也不是正统的南京话了。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对通语这块儿就更加重视了。先是隋朝编纂《切韵》,审定比较经典、纯正的汉语,后又有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编纂《唐韵》,此时的普通话,又叫“汉音”或“秦音”,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洛阳话和其他地方融合在一起的口音。唐灭亡后,宋、元上阵。宋朝在《唐韵》的基础上,又编纂了《广韵》,开始有了“一字一音”,逐渐的去丢弃方言带来的一字多音的情况。另外因为宋朝定都开封,和洛阳离的不远,此时的“普通话”,显得就更正统了!元朝就没什么说的了,自然要以蒙古语为国语。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建都南京。为了消除蒙古人统治带来的影响,于是又启用两宋时期的“雅言”,纵使后来大明朝迁都北京,也一直将南京口音的“雅言”延续下去。再后来,清朝入关,掌权中国,此时不用自己的满语有点不像话,于是将满语定为国语。不过,大家平时交流谈话,还是用南京口音的普通话,时间长了,满族口音和南京口音相互融合,便形成了独特的北京话。其实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各个时期的通语都来源于先秦时期的“雅言”。以洛阳口音、南京口音居多。再往后来的事情,大家基本上也都知道了。相传,当时国家选择方言做普通话时,河南话、广东话、北京话都上榜了,如果不是北京话的票数最高,现在的普通话还不一定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呢!
- 其他回答
-
古代人并不会普通话。所谓普通话,是指现代汉语的国家通用语言。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在古代,汉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朝代使用的语言也不同。比如,唐朝以前使用的官方语言是古文,唐朝之后则是文言。此外,中国的九州四海,各地方言也因地理文化、历史演变等原因不同而各具特色。因此,古代人不可能说普通话。不过,古代人的语言表达也相当精美和复杂,例如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
- 其他回答
-
1 古代人不会普通话。
2 因为普通话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的,古代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各自所在地方的方言或官方语言,例如明朝时期的官方语言为文言文。
3 不过,古代的士人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视,可以说是文言文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而且在历史上,不同地区的方言之间也存在交流和沟通,可以说是一种当时的“口语”。
- 其他回答
-
1 不会普通话2 因为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推广和普及形成的,古代人并没有这个语言概念和标准。
3 古代人会使用各自所在地方的方言或官方语言,如唐代的文言文、宋代的官话等,但这些语言和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异。
- 其他回答
-
不会。古代还没有普通话。古人讲各地的方言,生于斯,便讲斯的方言。当然,古代有官方语言,但是历朝历代都不一样。比如唐朝官方语言是闽南话,清朝官方语言是满语。古代某些学子就像现代人一样,既会家乡土话,也会官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