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春满月圆的树

图灵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象征春满月圆的树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从古籍记载来看,在园林中,槐、柳、榆、梧桐是最受古人青睐树木,梅、兰、竹、菊是最受古人喜爱的花草。

这些并非名贵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古人特别喜欢?原来它们都有特别的寓意,是古人眼里的吉祥的象征。槐树—先秦时的官方绿化树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古人为图个吉利,不论是官宦门第,还是普通人家,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从栽植历史来看,早在先秦时,槐树已为官方最早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故槐树又有“宫槐”的别称。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槐树真正被赋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故民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柳树—祛病消灾之神树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后,柳树成了民间吉祥之物。佛界认为,柳枝充满神性,如南海观音的形象为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南北朝时,民间已出现了门前插柳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唐宋时,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办。此时歌咏描写柳树的诗文也最多。贺知章的《咏柳》,浓缩了古人对柳树的喜悦之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榆树—活命树、救荒树榆树的皮、根、叶、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以当粮吃,青黄不接的春荒之际,榆树的价值便突出了。先秦时人们已发现了榆树的救荒功能。《神农本草经》称,榆树皮“久服轻身不饥”,将之与“槐实”“枸杞”等,同列为“上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荒岁,农人取皮为粉,食之当粮,不损人。”明朱橚《救荒本草》也记载了榆树的各种“救饥”之法。因为榆树有这些特殊用途,所以古时家家不忘栽上几棵榆树。梧桐—“宜子孙”之祥树梧桐俗称“引凤树”,古代有“家有梧桐树,不愁没凤凰”的说法,所以古人喜欢在庭院中栽植梧桐。古人往往将梧桐与竹子配合起来栽植,“前栽碧桐,后栽翠竹”。如果再养点菊花,到了秋天则别有景致。梧桐木是古人制琴的好材料,这也给梧桐添了一份高贵与高雅。此外,梧桐还被视为“宜子孙”的祥树、“知岁时”的灵树。梅—开百花之先,传春报喜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兰—花中君子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兰的叶终年常绿,它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别具神韵。中国自古以来对兰花就有看叶胜看花之说。它的花素而不艳,亭亭玉立。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竹—咬定青山不放松青翠挺拨,奇姿出众。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竹竿节节挺拨,有拨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所以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菊—傲霜之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萃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古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从宋代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与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为“益寿延年”等,在民间应用极广。

其他回答

椿树

因为椿树的生长寿命长,所以有长寿之木的美誉。将其种在门前,有保佑家人健康长寿之说。此外,它的新芽还可以用来做菜,味道也非常好。但椿树有香椿和臭椿之分,在春季如果能吃上香椿芽做的菜,那真是有口福之人呢~

其他回答

象征着春满月圆的树叫桃李树。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