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州郡划分的标准

三颗葱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古代州郡划分的标准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以秦一统华夏为界,此前我国为封邦建国的“封建”时代,列国并立是基本的政治形态。

秦之后,我国进入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社会。但我国历代行政区划变化很大,名称各不相同,且有些名称相同而含义又不同,本文想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基本的行政区划。

1、郡和县郡和县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行政区划,春秋时期,秦、楚、齐、吴等国开始设县,秦国和晋国开始设郡。最初,郡和县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县多在内陆,而郡则在边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划。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8郡,郡下设县。秦之后两千多年,无论行政区划如何变迁,县作为基本的行政单位保持不变,且数量也相对稳定,一直保持在1200个左右。

2、郡与国汉朝建立后,大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汉代的王国是与郡同级的行政区,因此,汉代常常“郡国”连称。

3、州州的名称起源很早,相传大禹治水后,就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但这多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托古之作,汉朝之前,州并不是我国真正的行政区划。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全国103个郡的统治,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分,每部派一名刺史去监察百官。这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刺史部,或者十三州,至东汉十三州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公元35年始,汉王朝的行政区划正式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制。

4、道与路汉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分裂,由于政权比较多,各政权设立的州也越来越多,有的名称相同,有的只是名义上的州。比如晋室南迁后为了维系故土之思,便在南方设了许多北方的州。至南北朝末期,全国已经有300多个州,且名称混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便废除郡这一级行政区,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制,后来杨广又将州改称了郡,但仍是两级制。唐承隋制,最初也实行郡——县两级制,但唐朝郡和州的名称曾反复改过数次,因此唐代州和郡的称呼都有,但意思是一样的。但随着唐朝版图的扩大,李世民面临着同刘彻一样的问题,如何管理偌大的帝国?于是李世民分全国300多个州为十道,派官员经常巡查,至唐玄宗时期十道增加至十五道,到也变成了固定的行政区。于是唐代便形成了道——州——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宋代沿袭了唐代的三级行政区划,只不过把道改成了路,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