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引物的5端添加酶切位点
问题描述
为什么在引物的5端添加酶切位点,在线求解答
- 精选答案
-
在引物的5端添加酶切位点一般是为了方便PCR产物的克隆和定向克隆。
通过添加酶切位点,可以在PCR产物两端引入该酶切位点,从而方便克隆到目的载体上。同时,酶切位点也可以帮助避免不需要的连接或者连接反向的情况,用于执行定向克隆时也同样十分便利。酶切位点的选择一般根据需要克隆的目的载体来确定,如果需要在目的载体中特定的酶切位点上精准克隆,则需要在引物设计中考虑到,选用嵌入这个酶切位点的引物;如果仅是需要方便克隆,则可以引入常用的一些酶切位点,比如EcoRI, HindIII, BamHI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引物的长度,以引入酶切位点后的合理长度为宜。
- 其他回答
-
DNA合成,新链的延伸方向是5→3
因此,需要在5端加上酶切位点
酶切位点可以上网查
同时,记得再加上一些保护碱基
因为内切酶除了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之外,还需多几个无需特异性的碱基提供一个platform让它可以结合上去,否则会掉下来
保护碱基的具体数目可以上NEB的网站查
那么,引物的结构就是(5→3):保护碱基+酶切位点+原来的引物序列
- 其他回答
-
不是随意添加。
酶切位点都加在引物的5‘端。
这样在第一轮扩增后,就会产生有酶切位点的产物了(酶切位点在产物的两端)。
在接下来的扩增中每个产物就都会有了。
PCR的时候可以耐受引物的5‘端由数个不匹配的碱基对。
但是随着扩增的进行,产物都有这些位点后,就不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