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养教育是哪些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
很可惜,一般的人大都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基,实是天下父母们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回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当幼儿渐渐成长到4岁后,已慢慢学会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逐渐地增进,此时即应该街接"童蒙养正"的教育。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4岁到13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记忆的特长而善加教育,是最值得深刻反省的问题。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13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伟远大的志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处于初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学习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我们建议父母教师们选择下列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
(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
(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以上书籍若能广泛接触,并且让其熟读,找出自己心中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对象,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有了这股积极力量,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立场的热诚,也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构思自己未来方向的阶段,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坚持理想奋斗的勇气。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尔后,在与人接触日渐频繁,人事环境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持真诚笃厚之意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如更深一层体会,小我只是沧海中之一粟,所学亦不过是学海中之一滴,便能常怀谦虚之心。
- 其他回答
-
“四育”是指学校教育应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德育是最重要的基础。
德育强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智育着重于学生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的发展,体育则注重学生身体锻炼和健康成长,美育则是强调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四育一体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实现优质人才的培养。
- 其他回答
-
四养:锤炼党性修养、丰富理论学养、提升从政素养、强化做人涵养
四德: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养父母之身。 二,养父母之心。 三,养父母之志。 四,养父母之慧。
仅供参考
- 其他回答
-
四养教育是富养,穷养,教养,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