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养鸭子有什么讲究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温度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特别少,体温调节能力也比较差,一定要注意保温。
前三天的温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降至自然温度。
2、湿度虽然鸭子更喜欢水,但如果饲养环境的湿度特别大或特别小,那就不好了。湿度控制范围:第一周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每天50-60%。
3、饲养密度如果鸭子的饲养密度过高,就会变得拥挤,导致生活环境湿度和空气混浊,不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密度控制范围:第一周20-25/平方米,第二周10-15/平方米,第三周8-10/平方米,然后每天6-8/平方米。
4、卫生、消毒等日常工作例如,在室内更换垫草,并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鸭的活动周围进行消毒。鸭舍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为鸭提供全价的鸭饲料、绿色饲料和足够的饮用水。
- 其他回答
-
1、温度:生长环境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5℃左右,保持温度的均衡。
2、保温:冬季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小鸭子被冻伤。
3、清理:定期清理生长环境,保持环境干净、整洁,不定期清洁,容易染上细菌,会影响小鸭子的正常生活。
- 其他回答
-
第一点是温度,因为刚出生的雏鸭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弱。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第二点是湿度。鸭子天生喜欢水,但如果饲养环境湿度过高或过小,则不合适;第三点是饲养密度。如果鸭子的饲养密度太大,不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第四点是卫生消毒,每天保持鸭舍空气清新。
- 其他回答
-
维持温度:养殖鸭子的过程中,要保持鸭舍的温度均衡,并做好保温工作,切忌温度忽高忽低。
环境通风:要保证饲养环境通风,并定期对鸭舍进行清理。
养殖密度: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容易危害鸭子的健康,但密度过小又会浪费资源。
- 其他回答
-
1是养殖重视治病,忽视防病。
2是管理糊涂,没有整体观念。
3盲目的选种。
4重视成活率,忽视达标率。
5忽视舍内光照
6卫生消毒不分家
7不根据季节调整饲料营养
8盲目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9养殖数据不记录,随便看管
10鸭病知识空白,使鸭子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