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告诉我们的道理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季氏将伐颛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季孙氏攻打颛臾,是冉有、季路作为季孙氏的家臣却不反对,孔子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冉有、季路作为季孙氏的家臣,在季孙氏打算攻打颛臾时,却不能劝阻。他们在此问题上的失职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孔子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孔子周游列国时,到过卫、陈、蔡、楚等许多国家。每到一国,他都会向该国国君畅谈自己的治国主张。然而,没有一个国君愿意实施他的主张。孔子在游说过程中碰了很多软钉子,但他没有灰心,仍然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路。孔子认为,一个家臣要尽职尽责,如果不能阻止主人的不义之举,最起码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在态度上要予以反对。否则,就是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孙氏的家臣,不能以委婉的方式劝阻季孙氏攻打颛臾,这是冉有、季路的失职。冉有、季路的失职行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攻打颛臾,但却是造成这一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孔子对冉有、季路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仁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如果一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利益,那么他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冉有、季路作为季孙氏的家臣,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利益。如果他们不能劝阻季孙氏攻打颛臾,就应该以委婉的方式向季孙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采取默不作声的方式来逃避责任。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如果一个人缺乏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冉有、季路作为季孙氏的家臣,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修养。如果他们不能劝阻季孙氏攻打颛臾,就应该以委婉的方式向季孙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采取默不作声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 其他回答
-
告诉的道理是: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