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起始方位角计算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导线起始方位角是指导线起点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导线起点的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2. 计算导线起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即经度差。如果导线起点在东半球,则夹角为导线起点经度减去本初子午线经度;如果导线起点在西半球,则夹角为导线起点经度加上180度再减去本初子午线经度。
3. 计算导线起点与赤道的夹角,即纬度。如果导线起点在北半球,则夹角为90度减去导线起点纬度;如果导线起点在南半球,则夹角为90度加上导线起点纬度。
4. 根据经度差和纬度计算导线起点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如果经度差为正值,则夹角为90度减去纬度;如果经度差为负值,则夹角为270度加上纬度。例如,假设导线起点坐标为东经120度、北纬30度,则经度差为120度-0度=120度,纬度为90度-30度=60度。因为经度差为正值,所以导线起始方位角为90度-60度=30度,即导线起点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30度。
- 其他回答
-
1.你先要计算角度闭合差是不是在容许范围内,如果不在则需重新测量,如果在容许范围内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后平均分配给各内角,若有余差,则将余差分入短边的邻角。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注意左转折和右转折的区别。
3.坐标增量的计算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平差,理论上坐标增量应该为0,但由于测量有误差,所以坐标增量不为0,这时fx为纵坐标闭合差,fy为横坐标闭合差。
5.计算导线的全长闭合差fd为(fx^2+fy^2)^(1/2)
6.计算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k=fd/d(d为导线全长)
经纬仪导线测量规定k要小于1/3000
- 其他回答
-
计算导线起始方位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坐标、地球的椭球形状、导线的方向。根据大地测量学的原理,可以利用测量的坐标计算出导线的长度和偏差角,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导线的起始方位角。具体计算过程需要用到大地测量学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因此需要专业的测量工具和软件进行计算。
- 其他回答
-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开始的方位角通常是根据已知点的方位角和测量方向来确定的。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确定已知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位置作为已知点,可以是一个已知坐标的地物或者是其他测量过的点。
2. 确定已知点的方位角: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量已知点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这就是已知点的方位角。
3. 确定测量方向:根据测量任务和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测量的方向,例如从已知点出发向东或者向南等。
4. 确定开始的方位角:将已知点的方位角与测量方向相加或相减(具体是加还是减取决于测量方向的起点和终点),得到的结果即为开始的方位角。
总之,在进行导线测量时,需要通过已知点的方位角和测量方向来确定开始的方位角。这个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确保后续的测量工作得到正确的结果。
- 其他回答
-
导线起始方位角是指导线相对于正北方向的方向角度,通常用度数表示。计算导线起始方位角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起点和终点:首先需要确定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即导线的起始坐标和终止坐标。
2. 计算坐标差: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值,计算出终点相对于起点的坐标差(ΔX和ΔY)。
3. 计算方位角:根据坐标差,计算出导线相对于正北方向的方位角度θ,公式如下:
θ = atan(ΔX/ΔY)
其中,atan表示反正切函数,ΔX和ΔY分别表示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的差值。
4. 转换为度数:最后将计算得到的方位角度数转换为度数表示,即可得到导线起始方位角。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导线方位角时需要注意参考坐标系的选择,通常选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