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的认知思维特征

破点思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三年级数学的认知思维特征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左右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Period),其特点是运算的形式还没有同内容相分离。

学生只能对目前情境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各种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思维的对象局限于现实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范围内。直接后果是:“运算只能分别在各个领①域内发展并导致这些领域的结构化,它们并没有达到完全的普遍性。”学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其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为直观思维,对具体、形象的问题思考时比较活跃,对于抽象问题则表现得迷茫、困惑。在解题过程中,通常想到套用某些现成的公式,一旦问题解决不了就束手无策。这些现象直接暴露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贫乏及思维定势引起的思维灵活性的缺失。(二)逻辑思维处于初始阶段数学逻辑思维是以数学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为主要方法,并能用词语或符合加以逻辑地表达的思维方式。

②心理学家研究表明;7—12岁的儿童逻辑思维处于初始阶段,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顺利进行多步分析、综合推理,其数学思维不严谨、不规范。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见到四年级的学生在完成脱式计算时存在繁琐重复、条理不清晰等现象。因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之一。(三)思维缺乏整体性思维零散、不连贯,缺乏整体性是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体现在不能准确找到和顺利应用问题解决的策略。庞维国认为:“面临问题情境时,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通常是无法实现对问题的解答”。

③追其根源,日常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注重对数学知识形式上的理解、记忆,忽视其来龙去脉;对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缺乏了解;对各种数学方法缺乏清晰的判断,方法与方法之间没有做细致的区分。这些因素阻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建立思维的整体结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思维呈现混乱甚至停滞现象,进而不能顺利的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四)思维方向性单一根据思维的指向性,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体现了思维的多方向性,要求根据已知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问题解答。发散思维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这也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取向之一。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明显表露出思考问题时不善于根据已有信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去分析问题,进而解答问题。

其他回答

1.记忆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水平基本上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完全形成对记忆材料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加工、归纳能力,在心理机制上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与意义识记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采用死记硬背为主的方法识记概念,记忆方法是处于机械识忆为主向意义识忆过渡时期。

2.思维特点

小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他们对抽象的新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依赖于感性直观材料,判断常带有具体性和片面性,但整体来看,思维是处于具体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3.注意特点

在生动有趣的课上,在争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时,学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有意后注意,即在思维活动开始后不再需要意志的努力,不受外界干扰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了,这就发展到有意注意为主的时期。当然,小学生好动,思维持久性差,也就是小学生的听讲是断续进行的,学生注意的间歇易受情感的影响,易以个人的兴趣转移,这说明学生有意注意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4.语言特点

虽然小学生的生活语言较丰富,但他们的数学语言是很不丰富的,特别是他们思维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会造成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科学,而影响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