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思维教育馆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两全)1.学生是发展的人(理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解释)材料应用:教师遵守或违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中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任何一个,都可以写这一条。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解释)材料应用: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对后进生能够包容,进行容错教育,相信学生能够变好。反之亦然。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解释)材料应用:一般和上一条结合出现,教师能够看到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引导可以变好,不管学生的话可能会变坏。

2.学生是独特的人(理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解释)材料应用:教师能够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不单独或孤立培养学生身上某一个或某几个优秀品质,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让学生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解释)材料应用: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个性。教师能够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并加以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尤其是材料中的后进生,只被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自身的其他优点。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解释)材料应用: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教师不应该只用自己的视角看待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材料中体现为教师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材施教。

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①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教师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想法,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因势利导不灌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不能总是教师的一言堂。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解释)材料应用:材料中教师做到不侵犯学生的权利,如人身权、受教育权等。指导学生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4.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理论)材料应用:和“学生是完整的人”内涵相似,只要材料中有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可以写这一条。

5.教育公正——“以人为本日常教学要已学生为主,教育教学都要从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为前提,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生理,心理多方面得到解决,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要符合规范,还有尽可能的为学生做主,意思谢谢

其他回答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面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回复。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容错教育,对学生耐心教育使其改正自己的错误。

其他回答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要以教育学生为目的,不要有功利之心。这个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面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回复。

其他回答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