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一:内部因素:(一)行为特征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儿童个体之所以交往成败不同、同伴地位各异,主要是因为这些儿童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为特征。如害羞、积极、快乐的性情、不敢自我表现(二)认知能力儿童解决社交问题的策略是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一种综合反映,而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又与其社交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积木搭房子、画画、拼图(三)身体吸引力在5岁以前,有吸引力的儿童和无吸引力的儿童之间的行为差异很少,但到5岁后发现,无吸引力的儿童的攻击行为多于有吸引力的儿童,且反应的方式更消极,他们之所以不受欢迎可能是由这种行为导致的。二:外部因素(一)父母的鼓励父母对于儿童如何解决同龄交往中的问题的指导,比如如何加入到其他儿童的游戏中去,与学龄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同龄人的接受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三,父母自身的不同风格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亲子之间游戏的身体接触的亲密程度对儿童早期的同龄关系有着密切的影响。相互之间的协作以及经常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和同龄关系;而父母对儿童的高度控制、冲突不断、教养方式前后不一致以及消极的情感会导致儿童出现攻击行为、交往障碍以及孤独感。(二)教师的影响教师对一个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会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其他儿童对这个儿童的接纳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三)玩具及电视儿童喜欢看电视,无论在哪个国家,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虽然电视节目大受欢迎,但我们仍然有必要来关注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较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了,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了,这种单向的灌输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且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关。
- 其他回答
-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相处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包括:
1、儿童自身因素:
性别、长相、年龄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响着幼儿被同伴选择和接纳的程度。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外表是影响同伴交往的一个明显因素。
3~5岁的孩子能区分漂亮和不漂亮的孩子,他们对身体特点的判断基础与成人相同;幼儿的气质、情感、能力、性格等个性、情感特征影响着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和交往中的行为特征,由此影响同伴对他们的反应和其在同伴中的关系类型;对幼儿同伴交往关系影响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交往行为及交往技能。在儿童的同伴交往中,幼儿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同伴接纳性的主要因素。
2、家长的因素:
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而“自我肯定”概念的获得会影响在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式和效果等。
3、教师的因素:
受欢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的,教师常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
4、环境的因素:
作为幼儿生活的大背景是社会,以及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5、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活动性质对同伴交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由游戏的情境下,不同社交类型的幼儿表现出交往行为上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