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真正诞生于哪个时期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所谓儿童文学,又叫少年儿童文学,是以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本位、具有契合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
这一特殊文学,因读者年龄的差异性特征(如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又可将其具体分为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幼年文学三个层次。它的存在当以创作的自觉性、创作目的的明确性、创作作品的对于少年儿童的适读性为基本标志。它的成熟则须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民族品格和对于现实的契合。中国现代意义上儿童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中国文学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处于现代儿童文学后发国,其产生过程中的外援性因素也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从人的发现到儿童的发现再到形成儿童本位,直至最后儿童本位的思想与现实的契合构成了一条基本线索。肩负历史使命的践行者们在不同的阶段,各自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是晚清时期的梁启超、黄遵宪等在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过程中揭开了发现儿童的序幕。当然梁启超等人所致力的是政治领域的启蒙工作,并未着意于“人”的发现,但他们在为“改良群治”和“新民”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客观上对儿童的发现起了促进作用。在本时期曾志忞、沈心工和李叔同等先驱以及《小孩月报》、《蒙学报》等刊物也都客观上对儿童的发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五四前夕,在晚清一代学人的带动下,孙毓修、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陈独秀、胡适等学界先驱分别在儿童文学的编辑、译介、理论甚至创作上作出了不菲的贡献,特别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更是揭开了中国文学关注人进而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序幕。事实上到了本时期,儿童文学在中国己客观上存在了,并且有了一定儿童本位的自觉,但本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是译介或改编自中国古代的作品,真正自己创作的、特别是在思想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还没有出现。它们只是儿童文学走向成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酝酿阶段。在五四前夕准备的基础上,茅盾、郑振铎、冰心、叶圣陶、赵景深等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骁将们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理论领域也都有颇多建酣搐丰诽莶赌奉涩斧绩树,他们在儿童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作品的结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特别是叶圣陶的《稻草人》的问世使儿童本位的创作思想和现实主义道路实现了完美结合,标志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走向成熟
- 其他回答
-
“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形成源于1920年10月26日
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义,是指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在世上已有很长久的历史,尽管最初的儿童文学并非休闲读物,早期许多儿童文学由成人作品改编,但若不适合孩子或未针对儿童而改编,不能算作儿童文学的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 其他回答
-
“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形成源于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在当时的北平孔德学校的演讲。周作人在演讲开头指出:“今天所讲的儿童的文学,换一句话便是小学校里的文学。”
- 其他回答
-
中国儿童文学真正诞生于民国時期。
- 其他回答
-
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创作 、发表于20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