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代词谦称

小黑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人称代词谦称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卬、台、朕”。

“吾、我、予、余”是常用的。“卬”在《诗经》中用的较多,“台”则在《尚书》中常见。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吾只作主语、定语以及前置宾语。余和予古音相同,是一对古今字,多做主语。朕多做定语。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等。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第三人称:上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常用的有之、其等。其一般只作定语,之一般只作宾语。第三人称作主语的表达:1、重复前面出现的名词。

2、省略主语4、人称复数表示法第一,用单数人称表示人称复数。第二,在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字表示人称复数。

5、谦称与尊称谦称与尊称都不是代词,都是名词,但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与代词是相同的。谦称有“寡人、臣、妾、仆、愚”等。尊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另外,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

其他回答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古人都喜欢低调,于是久而久之就有了很多自谦的称呼。如果自称,很多人一般开口就是“在下”、“不才”、,年龄小的或者是面对长辈,也有自称“小可”、“小生”、“晚辈”的。

古代女子很多自称“奴家”,称呼儿子“犬子”,男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会称“拙荆”、“贱内”

其他回答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