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较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按酸碱性比较。
酸性溶液:电离大于水解,水解可忽略,碱性溶液反之,判断其酸碱性,可以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强弱判断,阳强阴弱,酸性溶液,电离大于水解,碱性反之。 一、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1、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
2、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3、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正盐>相应酸式盐。
4、水解相互促进的盐>单独水解的盐>水解相互抑制的盐。 二、电离 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硫酸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
- 其他回答
-
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是描述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的不同性质的概念。水解程度指的是化合物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程度,即溶液中存在多少水解产物。
电离程度则指的是溶液中,化合物离解成离子的程度,即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水解程度和电离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关联,但并不总是一致的。
水解程度更多涉及溶质与溶剂发生反应的程度,而电离程度更注重离子的形成与存在。两者的比较需考虑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 其他回答
-
由于酸根的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电离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如果溶液是酸性,那么电离大于水解,如果溶液是碱性,那么水解大于电离。
理论上是比较电离常数和水解常数的大小。酸(或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对应离子的水解de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