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养殖过程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花蛤的养殖过程:1、选择养殖环境 花蛤养殖场地的选择应该选择在交通方便且水源干净的地方,同时要保障养殖池塘的地势平坦、潮流畅通等。
此外在池塘底部的还要保障含有70%以上的含沙率,即底质要稳定。一般建议用芒草筑堤防洪池塘,宽30~40厘米,高出埕面20~30厘米,以稳定埕面,防止种苗流失。 最后就是要进行海水温度的调节,花蛤适宜生长在15℃~30℃的温度条件下,可以以此作为调节依据。 2、科学繁育苗种 花蛤为雌雄同体,一般两年才性功能发展成熟。在繁殖初期,不同的地区之间需要根据花蛤产卵期的表现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海水表层的温度调节,在饲料喂养方面,也需要注意喂养新鲜且质量好的饵料,幼蛤会个体较大且变态较早。 繁育方法则是将0.5~1毫米大小花蛤幼苗分阶段培育成每500克50~70颗最适苗种,同时在池水中要略带暗褐色的硅藻,有利于种苗的养分吸收。 3、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饲料喂养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花蛤所需养分的不同适当增加投喂量。此外还需要额外注意一些特别的气候影响,如台风、洪水、大风浪天气等,要做好防洪和抢救措施,建议在台风来临前要提早收获或移到安全海区养殖。洪水后要及时清理覆盖埕面的泥沙,集拢散蛤减少损失。 在养成期间则需要更多的注意花蛤的生长情况,同时要及时清理池塘中存在的敌害生物。若是垦区蓄水养蛤,还要严防滤水网破损,同时每天还要观察水色变化,可适当在每立方米施尿素0.5~1克,来增加池塘养分。 当花蛤经过1~2年的养成,壳长3厘米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收获从3~4月份开始,直到9月花蛤繁殖期前结束。
- 其他回答
-
花蛤的养殖方法: 选择好合适的位置,准备好饲养设施,提前清洗干净。 在挑选花蛤时,我们首先透过水看一下花蛤的外形,看一下贝壳的颜色。鲜活的花蛤贝壳颜色鲜艳,带有光泽。如果贝壳表面暗淡无光,或者已经发乌了,就不要选择了,这样的花蛤就已经不新鲜了,很有可能已经死掉了。
在花蛤的壳长到10-15毫米时,将花蛤播种在附着基上,放养工作要避开大风大浪天气,放养后用纱网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