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要不要多写字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非常必要1,坐姿和执笔姿势对未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错误的执笔姿势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比成年人大的多,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骨骼和肌肉还在成长,不像成年人那样已经固定十多年。而错误的坐姿除了对身体不好以外,对字的把握也会有很大影响,比如说斜视。一幅字正面看和侧面看,肯定是前者更能发现问题,练字其实就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反馈纠正的过程,当你自己无法发现问题时几乎是不可能改正的。
2,重视行笔部分的用笔。对小孩练字来说,我建议不要过早涉及“笔锋”。其实在早期书法发展中,篆书基本是没有“笔锋”的,隶书多为起笔藏锋,收笔露锋。而直到楷书,尤其是小楷之后“笔锋”越来越多,这是书法本身笔法逐渐丰富的结果。如果是毛笔,建议篆隶入手比较恰当。而如果是硬笔,一定要以楷书入手,但是不要用印刷体的楷书去练习,最好是有课堂同步的名家字帖,或者家长自己的手写体。建议多以“停走停”的形式去理解起笔行笔收笔,而不要过多的代入夸张的笔锋。相比起收笔的笔锋问题,其实行笔是更为重要的基础。一个字的主体并不是起收笔,更多的由笔画的行笔部分组成,因此行笔是基础。横竖写不直,撇捺缺乏韧劲,很多成年人也都做不到,其实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做一些素描式的排线、蚊香、螺旋线的基本练习,无论对毛笔还是硬笔都有很大帮助。这里还是强调一下,书法宁可写的“拙”,不可写的“作”(做作)。不要过早地引入一些修饰性的部分,搞的花枝招展的,其实最是虚浮。这种装饰性的文字和西方的花体类似,不属于书法范畴。
3,家长一起练习。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家长本人,如果家长本人的字写的很好,孩子很容易学好。如果家长本人的字不好,那么至少也应该给孩子在练字态度上做个榜样,一起练习。很多问题和理解,身在局外是体会不到的。当你和孩子同样处以一个环境当中,才能去理解和教导他。而且更关键的是,你自己的体会远比你看我们讲的深刻的多,那么孩子能够吸收的也会更多。
4,培养书法审美在练字之余,看一看古代经典名帖有助于培养审美意识,小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比机械练字来的大。注意选帖方面建议颜柳的楷书较好,欧楷赵楷应尽量少涉及甚至不涉及。另外一些趣事,比如说文解字方面的内容,书法故事可以多讲一讲,培养孩子对汉字书法的兴趣。
- 其他回答
-
一年级的孩子可以写字,每天书写四十分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因为小学阶段就是优秀习惯养成阶段。一笔一划当中凝聚孩子的专注力,这为将来的学习奠定专注思考的基础。从一年级就开始规范写字,多写字,把字写得比同龄小孩漂亮,某种程度上赢得老师的关注,赢得同学的羡慕,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得到提高!所以说,一年级的建议多写字,写规范字!
- 其他回答
-
我外孙二年级了,能认好多字,拼音也可以,自己可以看完拼音版四大名著,但是很多字不会写,识字,会写,我认为必须从一年级抓起。我感觉我们有点迟了。
- 其他回答
-
一年级了,不是幼儿园了,多写写吧,打好基础!
- 其他回答
-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对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和过去相比,《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视的是写字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要求是试图降低难度,适当减轻低年级孩子的负担。所以老师要准确把握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既不能任意降低要求,甚至省掉写字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又不能拔苗助长,过多布置书写作业,结果得不偿失,不利于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所以老师布置作业要适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不必过多书写,主要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保证书写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多的书写练习,枯燥无味,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过多书写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很难培养与延续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