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名句默写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 戏无益,勤有功。
解析:语出宋·王应麟《三字经》。玩耍没有益处,勤奋可以取得成功。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析: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就不能够成为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够懂得礼仪、道义。人的医生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够彰显出人性的本真。
3.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析:语出宋·王应麟《三字经》。养育了儿孙却没有教养,这是父亲的过错;教学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4.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解析:“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东汉时期的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将大的梨给哥哥们吃。这种关爱兄弟的道理,值得每个人学习。
5.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解析:“三才”是指天、地、人,“三光”是指日、月和星辰。人应当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律,顺应天地运势,这样才有可能有所作为。
6.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解析:所谓的“三纲”就是,君臣之间要讲求义理,父母子女之间应当相互亲爱,夫妻之间能够相互和顺。
7. 人之初,性本善。解析: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这个本性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所以当人道法自然,可以向天学习它的自强不息,向地学习它的厚德载物,就一定能得到天地的护佑,而过得富足美满,这便是“福”8.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解析:蚕吐丝可以用于制作衣衫,蜜蜂酿制的蜂蜜可以为我们使用。人如果不去学习,连小动物都不如。9.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解析:身为子女,从小就应当去亲近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并且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10.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解析:这句话是讲述了古代的数学算法,一到十是最基础的树枝,十位之后是百位,百位之后是千位,千位之后是万位。
- 其他回答
-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后天的努力要比先天的条件更加重要。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区分善恶,培养自身品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在小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好好学习,等到年岁大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应当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3.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
学习应当勤奋用功,具有恒心,要有清醒的认知,随时勉励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4.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蚕可以吐出丝,蜜蜂可以酿出蜜,人如果不去学习,便连像蚕和蜜蜂那样动物都不如。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如果不经过打磨雕琢,便不能够成为很好的器具。人如果不知道学习,便不能够明白事理。
6.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孙敬读书时将自己头发拴在屋梁上,防止打瞌睡。苏秦读书困倦的时候,便用锥子刺大腿。
7. 养子不教父之过,养女不教母之过。
养了儿子不教训是父亲过失,养了女儿不教训是母亲过失。
8. 香九龄,能温席。
这里的“香”指的是东汉时的黄香。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的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如冬便钻进冰冷的被我,去为父亲暖被窝。9. 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阅读史书,考察前朝的实录,便能够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如同亲眼见证历史一样。
10. 若广学,惧其繁。但概说,能知源。
如果能够广泛的学习,面面俱到,便很难承其繁重。如果能够选择其中精要的来学习,便能够明白学问的根源。
- 其他回答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惜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习。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