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瓶子响叮当教案反思

楠楠家庭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中班科学瓶子响叮当教案反思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比较,感知瓶中物体的大小、软硬、多少等各种因素照成的响瓶声音的不同。

2. 鼓励幼儿参与操作,大方地与教师,同伴交流。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瓶子,两个装有一个大积木和一个小积木的外观一样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头,大小纽扣,筐子。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两个外形一样瓶内分别装有棉花,小石头的瓶子进行摇晃 ——教师:听一听,两个响瓶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猜猜为什么? 2.教师取出瓶中物品,验证幼儿的猜想 ——教师:为什么棉花和小石头放在瓶中声音会不一样呢? 3.教师总结:第一个瓶中放了棉花,摇晃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声音,第二个瓶中里放了小石头声音就很响。因为棉花软软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发出的声音很小,而小石头硬硬的,碰到瓶子四周撞击的声音很大

4. 鼓励幼儿自己实验,发现造成响瓶声音不一样的原因。 教师介绍试验材料和要求,幼儿大胆操作,并记录各种东西在瓶子里声音的大小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在集体面前演示, 2 / 2 6.教师总结: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 ——教师:我们发现造成响瓶发出声音不一样的原因很多,瓶子里放东西的多少,大小,软硬都会影响响瓶的声音,如果还有谁有新的发现可以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其他回答

在本次教案中,我主要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来掌握科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理解,最终掌握了科学知识。

其他回答

小朋友最感兴趣的就是,课堂中用游戏的形式,吸引他的注意力,孩子们在开心快乐的同时,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在玩中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以后教学中,还要不断的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