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发展与判断名词解释

冯老师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儿童道德发展与判断名词解释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对儿童道德水平发展的描述和总结。

它记录了个体一生中道德发展的主要几个阶段,对于研究个体道德心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较为大家认可的就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用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总共分做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处于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会以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是非。 它有两个阶段:(1)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能够避免受到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他们道德判断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 (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利益与需要, 他们对行为好坏的评价取决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 也包括能否满足别人的需要。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好,否则就不好。好与坏的根据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准,是比较实用的。 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的特点是:能够理解社会规范,认为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和他人的期望。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1)好孩子定向阶段(亦即人与人之间的定向)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是为了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赞同。能否被别人喜欢,能否得到赞扬,是他们行为评判的标准。当个好孩子就应该遵守规则。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与秩序的存在,表现为服从权威,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的权威,认为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好的。 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的道德评价会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法律与权威的标准。 这个水平的两个阶段是:(1)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开始认识到, 现实中存在着合情不合法的事,也存在着合法却不合情的事。他们不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他人的行为,承认不同的人可以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这一 阶段的人会尝试调和道德与法律间的冲突。 (2)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人的道德建立在对普遍道德的信仰之上,如正义、公正、平等、自由等,而不再拘泥于法律。此时,决定道德的是个体内在的良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完全达到最后一个阶段。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