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

陈老师育儿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甘肃文化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1、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

因其各石窟的艺术风格同属一脉,主要石窟莫高窟位于古敦煌郡,且古代敦煌又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故统称敦煌石窟。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时间最早创于公元366年(另有始建于西晋末年及东晋永和九年等说),后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代连续修凿,历时千年,延续时间最长;现存石窟700余个,规模最大;雕塑3000余身,壁画4500余平方米,内容最丰富。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百科全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万里长城嘉峪关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以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雄关”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万平方米,面积2。

5万平方米,城高10。

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3、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据出土简文记载,悬泉置遗址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

其他回答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追溯到史前时期,甘肃气候还是比较温暖、湿润,草木茂盛,河流纵横。

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 明;

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有先民曾在甘肃活动,如今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甘肃已 有千处以上。

西周时期,秦人先祖定居于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后又向关中发展;秦统一全 国后,遂设立了陇西郡,筑起西起临洮、东北至陕北的秦长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 战乱迭起,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青海、宁夏、新疆、内蒙等广大地区,经历了前凉、后凉、 西凉等“五凉”政权。

隋唐时期是陆上中西贸易丝绸之路繁荣的顶峰,也是甘肃历史上政治 、军事、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政治家李渊、牛僧孺及著名诗人李益、传奇作家李公佐等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创建于东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 规模。

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治所设 张掖,除辖今日甘肃大部分地区外,兼领今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于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陆上中西交通贸易有所恢复,中原同边疆的交流日益繁荣。

但随着千百年来国家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和海上交通的发展,甘肃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文化发展已比不上过去。

在建置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将治所从巩昌(今陇西)移至兰州,奠定今日甘肃省的格局。

1949年8月甘肃解放以后,即成立甘肃行政公署,辖 ll个分区(专区、市);

73个县(区)。

1950一1957年,先后成立天祝、东乡、肃北、张家川等一批民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自治县)。

1958一1965年,全面调整区划,大规模并县,直至1984年底,又做了个别调整。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全省设7个行政公署、2个自治州、5个省辖市,下设6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ll个市辖区、7个地辖市。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