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逆向思维的表现是什么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 “破坏”行为你会发现,孩子在2~3岁的时候,突然开始不断的“搞破坏”,他们往往会在干净的墙壁上乱涂乱画,或者拆卸玩具、弄坏家具……其实我们要知道,孩子认知和领悟世界的方式有限,眼睛可以看、手可以触摸,除此之外,孩子并不具备更多的领悟方式。
所以,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秘心理驱动下,孩子开始“搞破坏”了。这种破坏行为表达的是:孩子对认识世界、理解新事物的迫切心理需求。这正是孩子领悟能力、感知能力得到提升的有效方式。
2. 爱说话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爱说话,总是唠叨个不停。有些家长甚至会觉得不耐烦,尤其是孩子“胡说八道”的时候。这样做无疑是在阻碍孩子变聪明。爱说话,爱表达,其实就是一种逻辑能力的锻炼。你会发现,即便孩子在胡说八道,他的话也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要知道,没有大脑的逻辑组织,没有思维的逻辑判断,我们就无法顺畅的语言表达。
3. 讲道理这也是经常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小家伙开始教育你了。他振振有词的说着一些“歪理”,而孩子的道理听上去往往十分搞笑。这个时候家长们往往习惯将“自己的道理”灌输给孩子,这种方法其实是恨不恰当的。在讲道理的过程中,孩子已经建立起自身的“思维逻辑关系”,你的突然“纠正”首先会打破这种逻辑关系,让孩子逻辑混乱。在逻辑混乱的状态下,你想让孩子接受你的“道理”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越是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越是听不进去的原因所在。
4. 自信这一点虽然很容易被发现,但往往会被家长们忽视甚至误解。比如,当孩子突然跟妈妈说:“妈妈,我能一个人打扫客厅,交给我吧。”这个时候,家长们的理解往往是:你才四岁,笤帚都拿不动就想打扫客厅了?甚至有时候,我们会直接告诫孩子:“别捣乱了,一边玩去。”这其实是对孩子的极大伤害。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产生这种自信?那是因为在逻辑思维层面,孩子对于“打扫客厅”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思维判断,经过自己的逻辑组织,孩子认为他可以做到。当这种行为被打断,孩子的逻辑结果没有得到最终的验证,孩子思维组织能力的提升也就被中断了。要知道,即便孩子无法完成任务,在思维逻辑层面,这同样会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不足,并弥补不足。
5.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个孩子变聪明的最明显的标致。
- 其他回答
-
逆向思维是指换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人类的思维具有方向性,存在着正向与反向之差异,由此产生了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两种形式。
正向思维与反向思维只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认为,正向思维是指沿着人们的习惯性思考路线去思考,而反向思维则是指背逆人们的习惯路线去思维。
人们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按照熟悉的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即采用正向思维,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其他回答
-
印象思维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不同于寻常却又出乎意料的效果。比如说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逆向思维的孩子思维活跃,不按常理出牌,会得到正向的效果。逆向思维的孩子,懂得举一反三,知道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 其他回答
-
即可以是空间顺序,比如上变下、前变后、左变右。在躲猫猫的时候可以要求宝宝躲在妈妈的后面,也可以说成妈妈遮在了宝宝的前面。
还有就是在时间顺序上:早变晚、先变后、快变慢。让宝宝们发现马路上的汽车比自行车快,自行车比汽车行驶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