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国内的教育制度是压迫性的
而且数学又是枯燥乏味的学科,老师的个人能力有限的话,学生只能在课上睡觉
如果上数学课能够有兴趣一点的话,那么会有许多人喜欢上数学的
有时上课玩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会提高学生对于上课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上课的精神集中时间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在讲课的话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只要听懂了数学,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其实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 其他回答
-
第一,因为国内数学教育更重视计算和运算的速度,家长们也用孩子的计算结果的快慢来评判孩子数学能力好不好。而国内学校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教孩子抽象和逻辑严密的推理,学校严格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氛围往往会过于死板和严肃,这样就严重束缚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数学是一门充满了公式和计算,冷冰冰的枯燥学科。孩子对这些公式和计算提不起兴趣,没有耐心去钻研数学题,如果孩子对数学没兴趣,那么就会缺乏基本的数字思维和逻辑,所以就导致孩子拿到数学题无从下手的感觉,也会让数学成绩无法提高。
第三,部分老师的能力有限,如果老师本身对数学的认识深度不够,自然很难高屋建瓴的给孩子以最有效的学习指导。而恰恰越是基础的数学教育,孩子的自学能力尚未养成,老师的指引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学习的过程顺畅,是热爱学习的基础。这就需要老师对宏观的知识体系,体系内知识之间的关联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充分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发展水平,合理的运用语言并把知识建立在坚实的生活常识之上。如果除了顺利学习知识之外,还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数学内在的力量和美,那就更需要老师对数学本身有深刻的理解了。然而遗憾的是,有这样能力的老师凤毛麟角。
最后一点就是在大的应试背景下,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竞争的紧张状态之下。一般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更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琢磨研究问题,去感悟数学对生活意义。只能无奈的被眼前的分数拖着走。
虽然你不喜欢数学,但是 数学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有文明就一定有数学。数学在其发展的早期就与人类的生活及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食物、牲畜、工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分配与交换,房屋、仓库的建造,丈量土地,兴修水利,编制历法等。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到更一般的技术和科学领域。从古希腊开始,数学就与哲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近代以来,数学又进入了人文科学领域,并使人文科学的数学化成为一种强大的趋势。
数学虐我们千万遍,但是我们还要待数学如初恋,因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只有学好了它才能够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 其他回答
-
只能归结为懒惰,懦弱,没有品味。
不愿意承受转变思考方式带来的阵痛,抱残守缺。
靠着小学初中培养的惯性思维撞大运,盼着题目简单/老师讲过/自己背过,稍有变化就生无可恋。
从没学着用统揽全局的眼光看待这本书/这节课/这道题到底想教我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思想方法?适合于什么场景?与它关联的知识点思路方法还有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读了十年书了,根本没有任何像样的思维能力,联想?类比?不存在的。
永远都可怜巴巴的只想知道这道题选A还是选C?这么写能得几分/扣分不?这一类毫无意义的问题。更有甚者,我会做题就行了,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哦呵呵~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为什么很多人永远学不会数学就像为什么很多人永远没钱一样,都是命,天生就没那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