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诗歌的优点和不足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一、题材狭小。
陈师道生活面比较狭窄,与社会现实较为隔膜。他的诗中较少涉及时事政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绝大部分的作品仅局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感情。啼饥号寒的穷愁之音,家人骨肉的分离之情以及同病相怜、相濡以沫的友朋真情是他诗歌中写得最多,也是最动人的内容。如“盎中有声囊不瘿,咽息不如带加紧。人生七十今已半,一饱无时何可忍”(《拟古》),“平生忍欲今忍贫,闭口逢人不少陈”(《谢宪台赵史惠米》),“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答张文潜》)等都极为坦率地写出了他在饥寒交迫中的拮据窘困。而《送内》、《别三子》、《怀远》等篇或写家人骨肉的被迫分离,或抒对故交知己的怀念之情,无不凄楚动人,情真意切。二、锤炼深刻。陈师道是苦吟型诗人,他作诗往往惨淡经营,多在效法和点化前人的诗句上下功夫。如《寄外舅郭大夫》,“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即脱胎于杜甫《述怀》中“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舟中》“读书满腹不及口”亦脱胎于苏轼《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中“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他诗中时有妙喻,如“君诗如静女,妙绝人所敬”(《次韵德麟吴越山水》),“君如双井茶,众口愿共尝”(《赠鲁直》),以少女喻诗,以茶喻人,都妙想奇警,颇为别致。三、朴拙简古。陈诗往往以质朴平淡的语言,刻意造成一种简洁峻峭的朴拙之美。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绝无丽辞僻典,淡淡道来却把封建社会中一个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相当鲜明。言简意深,一派苍劲高古的气韵,与磊落不平的诗意正相吻合。但有时后山过求简古,一再地压缩诗句,以至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冥冥尘外趣,稍稍眼中稀”(《秋怀示黄预》),“百千人欲死,四六老能工”(《寄寇荆山》),弄得诗意破碎,索解为难,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失败。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大家。但他的简古朴拙诗风既从黄庭坚求奇避俗的思想中衍出,却又异于黄氏的瘦硬僻涩,而为江西诗派另开一体。他是江西诗派中有独创精神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