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艺术手法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艺术手法和结构。
1、以时间和地位转换为序,组织材料。如文章开头和第12自然段第一句话既有表时间,还有交代作者行踪的语句;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慢慢从砾石滩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交代作者行踪也很明显。
2、写景优美,融情于景。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如“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一句,就是很好的体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在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第一次进入冰塔林、第二次进入冰塔林。其中,第一次进入冰塔林是写作的重点。先写在砾石堆旁看到的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象;再写接近冰山、爬过冰洞时看见的奇景;接着写因滑倒摔断了尾椎骨留在冰窟时听到强烈的风声和看到的冰塔林仙境般的景象。 2.①美丽。如“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该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敬佩和自豪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各拉丹冬景观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表达的情感。
(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被眼前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也慨叹于大自然创造的伟力。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潺潺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水以人的能量和情感,生动地写出了各拉丹冬的冰化成水之后,翻越千山、流经万里,汇成浩浩荡荡的长江,抒写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