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路基工程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为了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答:(1)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2)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或对路基上层做稳定处理 (3)采用正确填筑方法,保证路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4)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5)正确进行排水设计 (6)设计隔水层、隔温层、砂垫层 (7)修筑挡土结构物,采取边坡加固与防护措施 2、我国长期以来路基土分类的依据及分类结果? 答:分类依据:(1)土的塑性性质;(2)土的颗粒组成特征;(3)土中有机质的含量 分类结果:巨粒土(漂石土、卵石土)、粗粒土(砾类土、砂类土)、细粒土(粉质土、粘质土、有机质土)和特殊土(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土)。
3、一般路基主体设计内容? 答:(1)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和路基高度 (2)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状及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 (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6)附属设施设计 4、浸水路堤水位变化时,浸润线(比降曲线)的变化情况 答:当堤外水位升高时,堤内水位的浸润线成凹形,动水压力向土体内;当堤外水位下降时,堤内水位浸润线成凸形,动水压力向土体外面。 5、刚性路面的纵、横缝之间特征。 6、路面分类:刚性路面、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7、盲沟:指的是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倒滤层(有的其中埋设透水管)的排水、截水暗沟。 8、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保证路基稳定,根据土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所规定的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最小高度。 9、压实度: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10、容许 ( 回弹 ) 弯沉:路面在使用末期的不利季节在设计标准轴载作用下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11、什么是路基的水稳定性? 答:指路基遇水后的是否还具有一定的强度及稳定性能。 12、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哪几类,如何确定? 答: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以路基临界高度判别路基干湿类型 当H>H1时,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H1≥H>H2时,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H2≥H>H3时,路基处于潮湿状态; H≤H3时,路基处于过湿状态。 (2)根据路基土的平均稠度(wc)划分路基干湿类型 当wc>wc1时,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wc1≥wc>wc2时,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wc2≥wc>wc3时,路基处于潮湿状态; wc≤wc3时,路基处于过湿状态。 13、边坡稳定分析的分类,及其依据。条分法的基本假定及原理 答:(1)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按其原理不同可分为工程地质法和力学验算法。 (2)①条分法的基本假定:圆弧滑裂面;不考虑条间力;只满足整体力矩平衡。 ② 条分法的原理:粘性土具有显著的内聚力,而内摩擦角较小,土坡破坏时滑动面并非简单的直线滑动面。在粘性土坡稳定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假设某一滑动面后,用若干个竖直面将滑动范围的土体进行竖向分条,对每个竖向土条进行力学分析,从而分析坡体的稳定性。 14、常见的沥青路面有哪几种类型? 答:沥青混凝土路面、热拌沥青碎石路面、乳化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路面、沥青玛碲脂碎石路面等。 15、水泥混凝土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书上找不到 16、文克勒地基:又称稠密液体地基。地基反应模量K值相当于该液体的相对密度,路面板所受到的地基反力则相当于液体产生的浮力。形式简单,不涉及泊松比,适用于刚性路面分析。 17、工程地质法:就是对照当地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而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自然山坡和稳定的人工边坡,以判别路基是否稳定的一种类比经验法。 18、路基临界高度:不利季节路基处于干燥、中湿、潮湿状态时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19、疲劳寿命:导致路面材料最终破坏(即开始疲劳开裂)的荷载作用次数。 20、半刚性路面: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和铺筑在它上面的沥青面层的统称。 21、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哪些类型?采用得最多的是那一种? 答:类型: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 采用得最多的是普通混凝土路面。 22、弹性层状体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23、挡土墙第二破裂面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墙背或假想墙背的倾角 或 ‘必须大于第二破裂面的倾角 ,即墙背或假想墙背不妨碍 第二破裂面的出现; (2)在墙背或假想墙背面上产生的抗滑力必须大于其下滑力,使破裂棱体不会沿墙背或假想墙背下滑。 24、路堤填筑压实效果影响因素 25、回弹模量:指路基、路面及筑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 26、路面结构分层及其作用。 答:按照各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面层、基层、垫层三个基本结构层次。 (1)面层——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2)基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并把由面层传递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3)垫层——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主要作用是改善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递来的荷载应力,减少土基变形。 27、容许弯沉值的计算(计算题) 28、计算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计算题) 29、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型式:填方路基(路堤)、挖方路基(路堑)、半填半挖路基和不填不挖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