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字头的演变

欧大百科书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病字头的演变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疒” 字。

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架病床,床脚朝左;右边是在病床上躺着一个人,周身的两个点表示出汗,由此可见这是个病人。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可是到了金文只表示人躺在床上,身上的汗省掉了。小篆又有所省略,好象只剩下一架病床了。到了楷书则写为“疒”,这字后来变为“牀”(床),其左边象床形,右边是“木”,表示病床是用木头做的。“疒”字是个部首字。后世凡是与疾病有关的字一般都有个“病”字头,如“疾”、“疝”、疽、“痴”等等。

其他回答

疒,甲骨文像一个盗汗的病人躺在床上;或像一个孕妇躺在床上。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一个人躺在床上。造字本义:病人或孕妇卧床休养。篆文简化字形,在“床”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躺在床上。“疒”后来只作偏旁。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