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溺爱孩子10大事例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 执念于保护子女安全:古代父母通常会为了孩子的安全而过分担心,比如不让孩子外出玩耍或参加一些潜在危险的活动。
2. 鸡娃教育:古代父母可能会过分培养孩子的学业能力,强迫他们长时间学习或参加各种补习班,以期望他们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3. 不让孩子分担家务:古代父母通常会为孩子提供一切生活所需,不让他们参与家务,从而培养出依赖性强的个性。
4. 对孩子的一切要求无条件满足:父母可能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从而使孩子缺乏对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管理的能力。
5. 为孩子撒谎:为了保护孩子的幼稚不成熟,古代父母可能会隐瞒一些事实或撒谎,不让他们面对现实。
6. 不让孩子面对困难:父母可能会试图为孩子排除一切困难和挑战,不让他们面对失败或挫折,从而剥夺了他们发展自我解决问题和适应能力的机会。
7. 过度溺爱:对于孩子的一切决策,父母可能会无条件支持和同意,不让孩子学会做决策、承担责任和面对后果。8. 不允许孩子独立成长:父母可能会长期为孩子做一切事情,不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生活和解决问题。9. 随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情感的需求,父母可能会随时满足孩子,不让他们学会延迟满足和适应不同的情况。10. 对孩子过度包容:在孩子的错误和不当行为面前,父母可能会过度包容和纵容,不给予合适的惩罚或教育,从而让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其他回答
-
《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放纵有关。原来,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
《颜氏家训》中讲:世上有些人,对子女不加管教,而是溺爱,本来该劝诫却反而去鼓励,该斥责却笑着表示赞同,以至于子女长大后不良习惯已经形成,那时再去管教他们,就是打死他们,也不害怕。北齐时的颜之推说的这番话至今令人深思。
实际上,古代有不少严格教子的好母亲。唐代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就是其中的一位。郑氏丈夫去世后撇下三个儿子,她没有再嫁,家境贫寒,无钱供孩子念书,就在家里教孩子读书识字。郑氏对儿子“苦其心志”,从不放纵,儿子不听话有时就捶打,最后三子都金榜题名。郑氏严厉教子的方法不失为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