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医生这个职业热门吗

破点思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这几年医生这个职业热门吗,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主要有以下几条: 1.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资源的巨大需求无论从历史上的人口出生高峰还是现阶段的年龄结构上分析,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很显而易见的结论,那就是人口老龄化!据人口学家田雪原的保守预测,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中65岁以上的年龄组将达到23783万人,比07年的 10702增加一倍以上,而总人口数量将基本保持稳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左右!就是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在65岁以上。

笔者自己查找资料得到的结果是,我国在1980年以前基本没有施行计生政策,尤其是1965到1975的十年时间,是婴儿出生高峰期。由于婚育政策的施行,之后的婴儿出生率迅速下降。那么,1965到1975年间的婴儿潮将在2025年到2035年之间迅速过渡到老龄化群体!——医疗保健资源的需求市场及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笔者手头有一份详细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具体时间不清楚,应该是2000年前后那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吧!可以凭此判断老龄化的进度,老龄化的进度,就是医疗保健市场的扩张速度:

2. 高入职门槛导致的医疗资源缺乏这里的“医疗资源”主要指医疗人力资源,通俗地说就是医生。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入职门槛比较高,很多医院招医生的条件要么是“研究生以上文凭”,要么就是“*年以上工作经历”,而且,这一门槛还在逐年提高!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很难找到与其他专业本科生待遇相当的工作,考研的话又意味着你要继续加大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成本投入),直接的结果就是较多(说“大量”的话影响不太好)医学本科生改行,放弃医学。我这并不是骇人听闻——根据前辈们(主要是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的经历,医生职业的弱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与其他专业背景的人相比,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医生,其收入一般要低;同等医学背景的人相比,几年前改行做其它的比坚守医生岗位的收入要高一些。当然,这只是总体的大概情况,不要拿三甲医院的医生跟我说事,三甲医院不占多数!笔者是学医的,有好几次去医院见习,都遭遇了带教老师的打击,有一次,一位40多岁的男老师甚至很直接地对我们说“同学们啊,我不是打击大家,医生这个职业真的不容易,辛苦,收入还少。如果你们没有足够的忍耐力,最好趁早改行!”当前医生主力群体的年龄一般在30岁到50岁之间;20年以后,他们将逐步离开岗位走向退休,也就是在2025年以后,到时,有足够的新生力量来接替他们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以此来看,未来的医疗保健资源将会非常紧缺! 3.医疗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短期不可补充性这里的“医疗资源”指的还是医生。销售、文员等职业,生手随时可入,而且干几年后就可能出类拔萃,顺利的话超过老手并不是很难。但是医生这个职业就不一样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准入门槛比较高,没经过专业学习的人不可能踏入这一领域!具体地举例来说:如果一名40岁的工程师对自己的境况不满意或是想改变一下,他可以改行去做医疗器械销售,但毫无疑问,他是不可能有机会改行去做医生的!也就是说,医生这个职业,基本不会遇到来自于专业外求职者的任何竞争!当然,也不会有随叫随到的补充力量!这是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尤其是短期,无论有多么急缺,任何机构和部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大批新的医生出来!

4. 其他主要是对于一些常规思维的纠正和辨证看待。 前段时间,新医改方案出台。悲观者认为医改难以成功;乐观者对此充满信心,他们认为一旦成功的话我们的医疗市场就理顺了。——对于“乐观者”的看法,笔者想说的是,医改的成功是要建立在提高医生的待遇、地位以及增加医生供给的基础上,如果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靠压缩医生灰色收入、加强对医生“社会监督”来实现医改,只能压缩医疗从业者的数量和积极性,那么,没有足够医生资源的医改就不可能成功! 还有人认为,毕竟现在并不缺医生,大批的医学生找不到工作,所以十年二十年后缺医的现象未必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有些想当然了。任何事情都是波动运行的,就像股票市场的波浪理论一样。正是现在不缺医生这一事实,才导致了医生待遇和地位的不足,根据经济学上“价格影响供给”的理论,进而导致医疗市场的后续力量不足!如果现在就缺少医生,那么链条将反向运行,十年二十年以后也就不会出现医生紧俏的局面了!俗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四条,未来20年后最热门的职业将是医生——至少也会是其中之一!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