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及影响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代开始,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
1、中央集权,君权至上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中央集权,皇帝是一国之中最高的官位,下属各级大小官吏都是皇帝的仆从,国家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的统治。而为了对全国实行强有力的统治,官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从三公九卿到州、郡、县的长官,等级分明,编制严密,把君主专制的权力渗透到全国各个角落。这样,各级官吏都成为皇权的代表,而皇帝也利用各级官吏去钳制天下,使中央集权更加巩固。
2、官制体系的一元制在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只有单轨的行政机构,而无在君权之外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监察机构。各级地方行政长官,同时又是同级的司法官。尽管皇帝主动赋予宰相以“封还诏书”(指宰相认为皇帝诏书不合理,可以拒绝办理)和“不肯平署”(指臣下的奏请,经皇帝核难,而宰相不赞同者,可拒绝签字)的权力,但这实际上对皇帝不产生约束力,其原因就在于官制体系的一元制。
3、官职、品阶双轨制从魏晋南北朝直至清朝,都以官职表不官员权力的大小,同时又以品阶表示级别的高低。官职和品级都是官吏身份高低的标志,官职大小和品级高低是互相一致的。官位高则品级高,但有时也有例外,有些官员品级不高而实权较大。实行官职、品阶双轨制,是要使官吏既有威望,又有实权,以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
- 其他回答
-
封建政权统治时期里的官吏制度之所以能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其年代之悠久,兴盛之周备,可以说是封建历史时期上非常少有的一项创举。
纵观封建时期的官吏体制简史,熟读历史的人知道,封建时期的官吏体制先是历经了先秦时期的萌芽,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确立,再到隋唐王朝时期的日渐完备,最后在宋元明清统治时期的逐渐完善与结束的一个历史流程。
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虽然不断有军阀的混战,朋党的纷争,王朝的更替,古代官吏制度还是一朝一朝地延续下来。这种延续当然不是"不愆不忘,率由朋章"。
可以说历史上各朝对官吏制度的变革、调整、充实无不是在沿袭前朝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后者中常常可以找到前者的影子。
古代官吏制度是由职官的设置、选任、酬劳、考课、奖惩、监察、致仕等内容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些具体内容互相影响,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如长链一条,一环紧扣一环。
封建政权统治时期的官吏体制,这是一种一脉相传的持续性和在因袭相沿中不断变化创新,而逐渐产生的周期性以及与各种事务之间是无法切割的一个整体,应当说是古代官吏制度体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
正由于此,才有了规模如此巨大博广,结构如此整齐完备的古代官吏制度。官制是现代的雏形,有着深远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