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摘抄
问题描述
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摘抄求高手给解答
- 精选答案
-
我坚信青少年成长中总是有求知的愿望,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小,不知事,做老师的须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为他们日后的发展着想。求学的黄金时代被耽误,以后怎么补,也是有这样那样的破绽。上课也好,听课也好,目的都在寻求提高语文质量,惠泽莘莘学子,心态开放,就能说真话,听诤言。课从来不十全十美,常伴随着问题,缺陷,不足,乃至错误,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同行交流,不讳过,不掩失,求其真。偶像,传奇之说对我是一种提醒,一种鞭策。特级教师须是“师德表率,育人楷模,教学专家”,我以此为高悬目标,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修为,认真缩短“实”与“名”的差距。面对学习困难、不合群、调皮爱闯祸的学生,有的老师因束手无策而苦闷不堪,有的教师在“师爱”和“爱不起来”间徘徊不定,有的老师心灰意冷而冷漠处置。人是有灵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老师视学生为“万物之灵”的“灵”,内涵丰富。它既是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达,也是对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认知与尊重,更是对学生稚拙、粗糙、不完美的包容与理解,智慧地引导学生不断求真、求善,提升学生品质和人生境界。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是教育“以人为本”最直接的表达。做到“有教无类”,不能把一部分学生放在阳光下,而另一些则成为视线的死角,选择性地忽略;做到“因材施教”,欣赏差异,引导每一个个体更好地发展,不做千篇一律没有性灵的躯壳。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人”。而“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实现人生境界的提升,引导学生从蒙昧无知的童子到成为现实人生意义价值的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