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粮食变变变教案
问题描述
中班社会粮食变变变教案求高手给解答
- 精选答案
-
教学目标:
1. 了解粮食的种类和作用。
2.认识粮食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
2.教具:黑板、彩笔、PPT等。
3.教材:《中班社会》第二册。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让学生看看这些粮食,问他们知道这是什么粮食吗?这些粮食有什么共同点?2.探究(15分钟)(1)教师介绍这些粮食的名称和特点,如稻谷是水稻的种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小麦是一种主要用于制作面食的粮食作物;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制作食品和饲料;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制作豆制品和豆油等。
(2)教师通过图片或PPT向学生展示粮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粮食在不同阶段的样子,如种子、幼苗、成熟期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粮食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粮食的收成与农民的生活、粮食的加工与食品的制作等。
3.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粮食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粮食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食品,找出其中的粮食,了解它们的种类和作用,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 其他回答
-
一一、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几幅事物变质后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1、教师:小朋友猜猜这些图片上都是些什么呢?
2、出示面包、橘子变质前的图片进行对照。
教师:这些橘子和面包有什么不同呢?你们仔细的看看。
3、出示一个有怪味的绿豆饼让幼儿看看。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副图,是绿豆饼,你们看看图片上的绿豆饼和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绿豆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已经发霉、有怪味的食物还能不能吃了呢?
4、小结:有怪味的或看起来和原先不一样的、发霉的食物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