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一堂的建筑风格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设计师司各特为圣三一堂设计的外观大体上属于新哥特式(又称哥特复兴式),设计了许多带有哥特风格的元素,如遍布教堂各处的尖券,只是在入口门廊处却采用了半圆券。
整座教堂的室内外均采用清水红砖墙面,因而圣三一座堂又俗称为“红礼拜堂”、“英国教堂”。教堂内外两侧皆为尖券排柱长廊;不过并未采用哥特式教堂中常见的束柱,而是采用显著柱帽的单根矮柱,柱帽上面顶住连续尖券拱廊。圣三一座堂的建筑平面符合教堂规范,为拉丁十字式,长约47米,宽约18米,堂身高19 米。后部的至圣所符合圣公会规范,为古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圣三一堂面朝西方,即朝向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地处长江三角洲冲击地带,地质松软的上海建造大型工程,首先要解决避免建筑沉降的问题,因此在建造圣三一座堂期间,曾在一千平方米的地基上打下了八千多根木桩。 圣三一座堂圣堂内为拼花大理石地面,设有拉丁礼祭台、阶梯讲道台、鹰形读经台、洗礼盘(在东北角),均装饰有精美浮雕。座席为靠背穿藤的长椅,椅背钉着捐献者姓氏的铭牌。1914年伦敦管风琴制造商沃克公司(J. W. Walker & Sons Ltd)为教堂制造的管风琴为全亚洲最大。1925年,圣三一堂向英国管风琴制造商哈里森公司( Harrison & Sons Co)公司定制了一台大型电鼓风发力管风琴,在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圣堂经过琴师试奏后,由英方通过海路运至上海。此琴安装在座堂建筑十字交界处近北侧的两排座堂诗班席后方,琴键、琴栓及琴师座位在二层,琴师座位用帘布隔开。风琴共约有2;600根琴管,三排琴键,当时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风琴,此琴在1966年被摧毁。现座堂修缮后新安装的风琴为罗杰斯(Rogers)制造的四排琴键电子风琴,琴体上方安装了装饰用的琴管,此电风琴靠音响发音。圣三一座堂的玻璃窗的设计与众不同,既非全部采用白玻璃,也没有全部采用彩色玻璃,而是花白相间,不成规则。通常的一种解释是:这座教堂自建成以后,每隔一两年,便换上几扇彩绘玻璃。每一次玻璃的更换,都是为了纪念某一位死去的英国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