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文言文批注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以下是对《张养浩传》的文言文批注: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批注:- 人物介绍:介绍了张养浩的姓名、字号和籍贯。- 品德高尚:“幼有行义”体现了他从小就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拾金不昧:描述了他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纸币,并追上去归还的事迹,展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原文: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批注:- 勤奋好学:“读书不辍”表明他学习非常刻苦,不停地读书。- 刻苦努力:白天默默诵读,晚上关门点灯偷偷读书,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勤奋和努力。原文: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批注:- 担任官职:他被任命为堂邑县尹。- 破除迷信:“首毁淫祠三十余所”显示了他破除迷信的决心和行动。- 宽容盗贼:他认为盗贼是因为饥寒所迫才犯罪,对他们表示理解,并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展现了他的宽容和仁慈。- 盗贼感激:盗贼们被他的话感动得哭泣,并互相告诫不要辜负张养浩,从侧面反映出他的仁德和威望。原文: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批注:- 严惩恶势力:李虎曾经杀人,他的党羽也残暴为害,百姓不堪忍受。张养浩到任后,将他们全部依法处置,深得民心。- 果敢决断:与前任官员不敢过问形成对比,突出了张养浩的果敢和决断。原文: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批注:- 深得民心:即使他离开官职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颂德,可见他在任期间深受百姓爱戴和尊敬。原文: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批注:- 直言进谏:张养浩向皇帝上疏劝谏,指出在宫廷内张灯结彩的不当之处,体现了他的直言敢谏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皇帝赞赏:皇帝虽然一开始大怒,但后来又赞赏他的直言,说明皇帝还是能够听取不同意见的。原文: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批注:- 心系百姓:面对关中大旱和饥民相食的情况,他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展现了他对百姓的关心和担当。- 慷慨解囊:他将自己家里的所有财产都分给了乡里的贫苦人家,体现了他的慷慨和无私。- 救灾救难:在赴任途中,他赈济饥饿的人,埋葬死去的人,尽力缓解灾情,表现出他的仁爱和善良。原文: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