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关于原子结构认识的正确顺序为核式模型

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人们关于原子结构认识的正确顺序为核式模型,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关于原子结构认识的正确顺序为:核式模型。

在早期的原子模型中,人们将原子视为一个紧凑的、带正电荷的核心,周围环绕着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模型被称为核式模型或行星模型。其中,质子和中子被认为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围绕核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核式模型最早由鲁特福德(Ernest Rutherford)于1911年提出,通过他的著名金箔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鲁特福德发现,大部分的 α 粒子能够直接穿过金箔,但极少数 α 粒子会被偏转或反向弹回。这一观察表明了原子中存在一个非常小而带正电荷的核心,以及大部分的原子空间是空的。核式模型的提出是对早期汤姆逊的“布丁模型”(提出原子是一个正电荷和负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的否定,通过金箔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对原子的认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的实验证据和科学研究揭示了更复杂的原子结构,如量子力学的发展和波动力学模型的提出,使我们对原子的认识更加精确和详细。

其他回答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顺序是:最初是由汤姆森提出的枣糕式模型。

第二。卢瑟福通过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

第三。波尔提出能级假说。

第四。原子的结构的量子理论。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