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之来源

初心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泉水之来源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根据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及我市(济南)多年来的地质勘探,市区中的泉水大都是斜地承压水(补给区高于排泄区,承受静水压力),承压水是充满于二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如趵突泉、黑虎泉泉脉隔水顶板大部为胶粘砾石,估计承压区在泉水出露处至南外环路一带之间,泉水来源于承压区以南的广大石灰岩山区,雨水下潜后在各种裂隙中呈树枝状若干支流汇集树干状主流泉脉,至市区受闪长岩和辉长岩所阻被迫顺接触带间裂隙流出,犹如水南高北低的管子中流往出露处呈现喷涌状态,所形成的泉为上升泉(具上涌现象)。

承压水的年出流量较稳定季节变化不明显,如我市众泉1976年前常年喷涌从无断流,之后泉水断流时间多在枯水季节的中后期1、3、4月份。承压水的测压水位或静止水位,是指承压区边缘水头与泉水出露处隔水顶板的高程,地下水位是指潜水水面海拔高程,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数据概念。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如多年来地下水位分别21.21-33.92米。承压区内的雨水下潜于隔水层之上,在重力与斜坡作用下向市区中低洼方向渗、流,并与周边潜水呈水平互补,所形成的泉属下降泉(低于潜水高程)。潜水受气候影响呈季节性变化明显,如全年断流的2000年旱季地下水位仅21.21米雨季25.77米。过去花墙子街石板路上流的泉水,泉脉近出水口部隔水层隆起并局部承压,雨季中出现枯水季节断流谓溢流泉(潜水类),停涌近三十年的该泉(已扩入趵突泉公园内)于今年8月11日出流,显示出与其它泉水之类别。潜水雨季中补给地表河流,枯水季节则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如去冬今春的旱季地下水位始终在28米左右,1959-1975年市区最低地下水位分别26.62-30.94米。泉水复流后从河床向地层浅部渗透补给了潜水,泉池附近地下水位首先得以提高而被误认为泉水出流水位线,当泉水出流量减少时而降低了地表水面高程,因此潜水反补于泉池及河流中亦引起地下水位降低,而又被误认为泉水接近断流。另一种现象是泉水断流时泉池中的水倒灌于泉脉中,也说明了潜水与承压水之间的关系,其原因是泉水接近断流时,石灰岩溶洞中被大量碳酸气体所占据,当承压水流尽时随即河流中的水进入溶洞中挤出气体,此后溶洞及河、湖中水面高程与潜水水位一致。黑虎泉水温16℃、趵突泉17℃、虬泉17.2℃、王府池18℃……,更为证实了市区潜水对各泉水没有丝毫影响,温差可以看出各个泉脉的独立性与所处不同地层中,补给区雨水下潜过程中将地表层大部分热量带至更深层,水温随泉脉距地表的深度而递减,水在下行中的时间差决定了各泉出流先后顺序,黑虎泉的水温最低,说明该泉脉处于较深的地层中随之出流落后,黑虎泉涌水量虽较大,但不像趵突泉、五龙潭那样突出水柱势头,从而验证了该泉脉层深至出露处落差较小。根据承压水形成的条件与特征判断泉水断流原因:补给区雨水流失为主,各种用途水量的增加次之。由于承压水发育深远与泉水涌量之多,所以补给区处于承压区以南大面积连续不断的石灰岩(可溶岩)山区。近几年来降雨量都超出过去年降 雨量近一倍左右,虽众泉全部出流但不尽人意, 泉水最高日涌量20万立方米左右,一般也就是三.五万立方米而已。然而,我市泉水在五十年代旺盛期日涌量达90多万立方米,如此悬殊的反差显示出保泉前景堪忧。听天由命不如未雨绸缪的行动,在科学现代化的今天如措施得当将恢复或超过其数,实现泉水常年喷涌,重现昔日的趵突泉水涌若轮、振大明湖景象并非是梦!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