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词

破点思维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辛弃疾的诗词,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①。挥羽扇,正纶巾,少年鞍马尘②。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③。【注释】①故人:老朋友,此指张处父。

②鞍马尘:指军事生涯。

③误身:害了自己。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六年或七年,时辛弃疾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此词主要表现作者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无法施展抱负的哀愁。上片写作者在凄凉的旅途中遇到老朋友的时间和地点,下片写作者与老朋友回忆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倾吐自己目前远离前线,不能亲临抗金战场的苦闷。这首词的特点是写景与心理状态密切关合,用典自然巧妙,语调低沉,感情凄怆。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①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②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③?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④,忧愁风雨⑤,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注释】①遥岑:远山,指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所以说它“献愁供恨”)。

②断鸿:失了群的孤雁。

③归未:用提问语表示未归。

④流年:年光如流。

⑤忧愁风雨:忧愁国势飘摇于风雨中。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片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点明报国无路的苦闷。下片说自己不只是怀念乡土,更不愿意作个人身家打算,忧愁的是国势飘摇和年光虚度。词中深刻地表现出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申、抑郁悲愤的心情。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