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的风俗和习惯

五角星教育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家乡春节的风俗和习惯,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我的家乡在浙江温州,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温州人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地区方言也被评为中国最难懂方言之一。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温州百姓也传承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节习俗。温州春节的十大风俗和习惯如下:1、“冬节”吃汤圆:冬至让颂灶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2、晒酱油肉和鳗鲞: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

3、捣年糕:也叫“捣糖糕”。蒸好的坦扮糯米捣成糕,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4、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5、掸新: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6、贴春联: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7、吃分岁酒: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樱闭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8、开门炮: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称“接年”。9、拜年: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年。10、穿新衣: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红红火火,因此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以上就是浙江温州春节的十大风俗习惯!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