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转换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转换速率(SR)是运放的一个重要指标,单位是V/μs。
该指标越高,对信号的细节成分还原能力越强,否则会损失部分解析力。运放转换速率定义为,运放接成闭环条件下,将一个大信号(含阶跃信号)输入到运放的输入端,从运放的输出端测得运放的输出上升速率。由于在转换期间,运放的输入级处于开关状态,所以运放的反馈回路不起作用,也就是转换速率与闭环增益无关。转换速率对于大信号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于一般运放转换速率SR10V/μs。目前的高速运放最高转换速率SR达到6000V/μs。这用于大信号处理中运放选型。
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运放皇"NE5532、NE5534的转换速率分别达9V/μs和13V/μs,比当时大量使用的JRC4558(1V/μs)、M5218(2.5V/μs)好,难怪受到当时发烧友的追捧,因为确实比OP37(2.8V/μs)、OP07(0.3V/μs)优秀。后来相继推出了OP275、OP249(22V/μs)、UL01、UL02(25V/μs)等运放,人们又再一次对它们趋之若鹜,不过比AD827、AD847(300V/μs)仍逊色不少。近年OPA2604(25V/μs)等也有不错的表现,但仍未达到AD827的水平。那么,是否转换速率越高越好呢?也不是。例如EL2260 (1500V/μs)、OPA633 (2500V/μs),如果不改线路板,会因为原电路板的分布电感、电容导致电路工作不稳定而自激。有了OPA2604等新运放后,像NE5532是否已一无是处?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个系统原来的解析力已很高,但声音偏薄,采用NE5532、NE5534,效果即会有明显的改善。因其转换速率稍低,正好把高解析力信号中一些过于尖锐的波形峰谷磨钝,反而多了几分圆润,加上其输出电流大,声波的密度增加,令整个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过去人们对LT1057、LT1058评价为声音冷艳,原因是解析力不错,转换速率与NE5532、NE5534相近,但因其增益带宽仅为5MHz,因此带内频响平衡度比不上NE5532(GBW为10MHz)、NE5534(GBW为13MHz),当然更比不上AD827、AD847(GBW为50MHz)。现代各级电路都尽量应用截止频率高、线性好的晶体管以尽量减少失真。例如马兰士CD机的模拟输出就使用性能好的晶体管组成HDAM模块,以获得高转换速率和高线性放大。由于模块的供电电压比集成电路高,可获得比运放集成电路更大的动态输出和更大的电流,还用低噪声管以获得高信噪比等。为适应SACD等信号源的发展,马兰士对HDAM模块进行了改进,将电压反馈形式改为电流反馈,使频带两端延伸、失真更少、动态也更大。摩机时可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如信号源模拟输出部分、功放输入级以至电压放大级,均可更换性能更好的运放、元件及电路,以提高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