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双语汉语四年级下册第七课观潮教案

教育图书 | 学以知道 , 教以成德!         

问题描述

小学双语汉语四年级下册第七课观潮教案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直奔“潮”,整体感知1、 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 入文理解“观潮”(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2) 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 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4、 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1)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口评“奇”A 潮水的长 师:你懂得“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B 潮水的高 师: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既有声又有形,极为恰当生动地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刚过一排又紧接着,说明气势大,速度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又如“白色城墙”色形兼具地说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潮也是罕见的潮。)C 潮水的气势猛 、声音响“起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3)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过渡:同学们谈得真不错,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刚才大家想的一样呢?下面请大家欣赏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吧!(4)欣赏课件。

(5)品读回味。师: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我想大家也能受到了感染,把这雄伟壮观之势读出来。

(6)启发学生与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对话。师: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想些什么?会怎样做呢?(7)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8)配乐朗读3、4自然段。

5、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联系全文)6、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平时的钱塘江本来就美,也有大潮出现。但“观潮日”这一天的潮就最奇特了,所以人们对这一天的到来翘首相盼。

(2)引读:带着期盼的心情,读好句子。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我们仿佛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再次感受“观潮”中的美、壮、奇吧!第二课时一、读文,理清层次,分段训练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品位了那“天下奇观”带给我们那壮观的景象和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

更多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