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考研的常识有哪些

左岸教育 · 2024-12-28 10:07:26

中药学考研的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的来源和发展时期

夏商周时期:《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收录了100多种药用动植物名称。

先秦时期:《山海经》是史地书,其中有关补药和预防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预防医学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

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载药365种,按药物功能分为上、中、下三品,并首次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中药的分类

按来源: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按性味:性(寒、热、温、凉)、味(辛、甘、酸、苦、咸)。

药材的基本性质

:决定药材的温热寒凉属性。

:决定药材的基本口感及其对身体的作用。

归经:药材作用于哪些经络,影响哪些脏腑。

主治:药材主要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如桂枝、疏风散寒的药物。

清热药:用于内热、发热、咽喉肿痛,如板蓝根、黄连。

化痰药:用于痰湿阻塞,如半夏、陈皮。

补益药: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如人参、黄芪。

活血药:用于血瘀、痛症,如牛膝、丹参。

利尿药:用于水肿、尿路感染,如茯苓、泽泻。

药物的配伍

相须:药物相辅相成,如人参和黄芪。

相畏:药物相互制约,如石膏和甘草。

相杀:药物相互抑制,如大黄和人参。

相反:药物的效用相反,如甘草和生姜。

常见药方

小柴胡汤:用于感冒、疏肝解表。

剂量与体质

剂量:合理控制药物用量,以免产生毒副作用。

体质:根据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适合的药物。

现代应用

临床研究:现代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制剂形式:中药现代制剂如中药提取物、胶囊、颗粒剂等。

这些知识点是中药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系统复习,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