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压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判断:
分析历年复试名单
查看目标院校的官网是否公示了考研复试名单。如果一志愿考生的分数普遍很低,或者专业课成绩普遍低,没有高分突围的考生,那么可能存在压分现象。
分析拟录取名单
查看拟录取名单中的考生准考证号码前5位数(考号5位数代表第一志愿院校)。如果这些号码五花八门,意味着第一志愿都不是这个学校,基本都是调剂占大多数,并且调剂考生的分数很高,那么这个学校很可能是压分。
对比第一志愿专业课和公共课成绩
如果第一志愿学生上岸的成绩普遍偏低,前几名的成绩也较低,尤其是专业课成绩,那么可能存在压分的现象。
针对文科考生和工科考生
文科类:如果专业课大多数都是三位数,说明不压分;如果只有极个别的是刚上100分,那么存在压分的可能。
工科类:例如生化环材等专业,如果英语分数在50分左右也正常,关键在于数学分数。数一和数二大多数能考100多点,数学三大多数能考120到130分以上,代表这个学校的生源比较优质,并且不存在压分情况。
看招生名额
招生名额年年缩减,推免名额反而上升的学校,可能是更喜欢保研,出身好的学生,那么出身一般的学生报考就可能会被歧视。
看复试率
大部分学校的复试率都是1:1.2,如果超了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1:3,这么高的淘汰率,学校可能会择优录取。
看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越高,报考难度越大。另外,复试线要看近三年的变化,分数处于高位但每年都很稳定,这样学校的难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反之,分数线每年都在递增的学校,难度是不可控的。
看专业课书目
相对好考的学校专业课参考书目一般比较少,基本五本以下,易于复习和找重点。难考的学校,专业课书目大都比较多,这无疑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存在压分现象,从而帮助考生在择校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