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被称为“围城”,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到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下对考研的不同看法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导致考研成为“围城”的原因: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城外的人想进去:许多未考研的人认为研究生学历意味着更好的平台、更高的起点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获得更好的未来,因此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城里的人想出来:已经在读研究生的人往往会对研究生生活产生不满,觉得实际的生活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他们面临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科研和就业的压力让他们感到疲惫和后悔,有些人甚至想退学。
考研的艰辛
大龄考研人:除了学业压力,他们还要承受来自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放弃的念头。
普遍压力:考研学生普遍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超过七成考研学生存在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差、脱发等问题成为他们备考路上的“家常便饭”。
社会期望与个人追求
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捧:社会普遍认为学历越高,未来越好,这种观念使得考研成为许多学生的首选。
个人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考生在追求研究生学历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未来的具体处境,只是模糊地认为学历能带来更多的优势。
考研的“高考化”
应试备考:考研过度依赖应试备考,抑制了学术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养成,学生难以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教育资源失衡: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导致名校考研竞争激烈,普通院校研究生招生常常“吃不饱”。
综上所述,考研被称为“围城”,是因为它涉及到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下对考研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包括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考研的艰辛、社会期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以及考研的“高考化”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考研成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矛盾的现象。